4月21日,我國高校首艘具備極地破冰能力的“中山大學極地”號科考船在舟山中遠海運重工完成了改造升級,這將大幅提升我國進入極地的科研能力。
據了解,“中山大學極地”號科考船由中山大學投入近億元改造。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海洋和極地科學考察,它配備了先進的探測裝備,不僅具備海水采集分析、磁場探測等功能,還可以深入萬米海域進行科學勘探。升級后,它將成為極地科考平臺,是我國極地科考裝備的有力補充。
該船排水量5852噸,長78.95米、寬17.22米、吃水深度8.16米,設計破冰能力加拿大CAC4,等效PC3,理論上具備100天無補給運行的自持能力。
該船曾于2023年初由中國船舶集團旗下廣船國際所屬文沖修造修理改造,此前該船已停航近2年。
據舟山中遠海運重工修船管理部“中山大學極地”號總管方亮介紹,此次修造工程主要是甲板加裝了一些科考設備,加裝了小型A架,主要是為了跟海水采集器互相配合,進行水下作業。萬米地質絞車的鋼纜要達到1萬米以上,對深海潛水器收放作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包括軟件方面的升級,駕駛臺也增加了冰區雷達、C波段雷達、DP(動力定位)系統,保證在極地作業過程中精準地定位,使這艘船真正意義上具有科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