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中遠海運港口(01199.HK)新任總經理張為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透露,公司接下來要在海外尋求控股更多碼頭,打造更多比雷埃夫斯式的港口,從而滿足于客戶需求和中遠海運整個集團的戰略,同時真正提升自己的利潤空間。
中遠海運港口是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旗下碼頭業務的上市平臺,由中遠太平洋更名而來,26日是首次以中遠海運港口這一新品牌首次正式亮相。23日發布的半年業績顯示,中遠海運港口實現了1.72億美元的利潤。
“說到中遠海運港口的劣勢和未來業務的增長點,其實都指向同一件事:在一個碼頭當中能不能實現控股,”張為解釋,“我們認為只有通過運營,才能滿足于整個集團的戰略,同時真正提升自己的利潤空間。”
此前中遠海運港口財務總監呂世杰透露,目前中遠海運港口持股40個碼頭,其中僅有9個由其控股,計算下來不超過四分之一。在張為看來,碼頭業務以參股形式為主的局面一定要進行調整,雖然他同時也強調,并不排除像在土耳其Kumport碼頭項目中那樣,以參股身份繼續推進海外并購。
即使在整合前,中遠海運港口一直是中遠國際化開拓最突出的業務板塊,隨著國內港口增速放緩收益下滑,中遠海運港口今年推動海外碼頭并購項目的速度明顯加速,尤其關注在海外建設樞紐港的機會。
對于已***頭的發展策略,中遠海運港口也有了新的考量。張為表示,接下來將調整旗下控股碼頭側重于公共碼頭屬性的定位,而是將其定位于一個聯盟的Hub,優先服務中遠海運所在海洋聯盟的需求。
30多個碼頭標的考察中
8月23日發布的半年業績顯示,上半年中遠海運港口實現公司股權持有人應占利潤1.72億美元,扣除出售佛羅倫集裝箱柜公司的溢利和期內利潤后,這一數字要減少到1.06億美元,下滑23%。但其上半年吞吐量實現了3%增長,毛利率也有所上升。
在中遠海運港口目前經營的碼頭中,其參股的仍然占到大部分。21世紀經濟報道翻看其在各個碼頭的持股比例注意到,目前中遠海運港口僅在香港、連云港、大連、張家港、廈門、晉江以及希臘比雷埃夫斯等地有持股超過50%的碼頭,其他碼頭持股在16%到50%之間。
張為表示,考慮到目前中遠海運港口正在全世界布局,如果要配合集團戰略真正發揮出協同效應,同時提高盈利能力,就必須通過控股來保證話語權。
從管理層此前接受采訪的表述來看,控股不僅包括在新的碼頭項目中尋求控股地位,也包括在現有港口中提高持股比例。
現有港口中,中遠海運港口控股地位最高的是比雷埃夫斯,其在管理2號和3號碼頭的項目公司中占有100%的股份,而前不久更是完成對比港港務局多數股權的收購,進一步敲定了對比雷埃夫斯整體三個碼頭的控制權。
比雷埃夫斯當前被中遠海運寄予厚望,定位于其在地中海東部地區最為重要的樞紐港。從23日發布的業績來看,比雷埃夫斯上半年吞吐量增長14%,169萬TEU的吞吐量在其吞吐量中已經占到十分之一以上。
中遠海運方面人士此前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已經多次強調,重組后公司要加強樞紐港的建設,尤其在海外打造更多比雷埃夫斯式的港口。
“我們現在確實把樞紐港的建設提到公司戰略非常高的位置,你會持續地聽到更多的(海外港口收購)的消息。用張為的表述,中遠海運港口要打造更多的比雷埃夫斯式的樞紐港。
“所謂比雷埃夫斯式的港口有幾個標準。一是成為樞紐港,二是要保證我們的控股地位,三是要符合我們中遠海運集團的發展戰略。”張為介紹。他對21世紀經濟報道透露,目前中遠海運港口正在考察的碼頭項目有30多個,絕大部分是海外碼頭,主要圍繞“一帶一路”沿線進行布局。
“有高回報高戰略價值的可能會控股,但參股也不是壞的選擇。”張為表示。
港口轉型“聯盟Hub”模式
在新的碼頭標的中,除了樞紐港,中遠海運港口也在對門戶港進行考察。“門戶港主要依靠在當地生成的貨量,比如說廈門,因為它的量主要來自福建省本省,上海港則是一個混合型的,而新加坡就是典型的樞紐港。”張為解釋。
為了適應行業發展需要,張為認為已***頭的發展模式也到了一個需要調整的階段。
“傳統上碼頭都以公共碼頭的定位出現,希望盡可能多的船公司來照顧生意。但目前集裝箱運輸發生非常大的變化,不僅僅是船公司變得越來越大,船越來越大,聯盟也變得越來越大,帶給碼頭很大的挑戰。”張為表示。
和定位于公共碼頭相比,服務于聯盟的好處很明顯——同一聯盟內部船舶的船期穩定,可預見性極強。張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正在考慮先從旗下控股的樞紐港著手,轉變當前公共碼頭的定位,優先服務于中遠海運集運業務所在的海洋聯盟,形成類似于航空聯盟Hub的運營模式。
這也是為了真正讓中遠海運集團各板塊形成協同效應。“以前在集團內部不同業務板塊之間,協同效應并不是主要考慮的戰略,但以我們重組后的體量,這實際上是非常大的浪費。”張為認為。
他舉例表示,去年中遠太平洋與中投招商局共同投資的土耳其Kumport碼頭,在這***頭集運已經開通了比雷埃夫斯的航線,在為后者輸送貨源,強化其樞紐港地位。
不僅如此,張為表示,目前也在積極完成從碼頭向港口的轉變,從單獨進行某些泊位的運營,到把物流、倉儲等服務結合起來,完善港口整體的運營。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