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韓國船舶工業哀鴻一片的景象不同,日本在這一波船市危機中并未遭受大的打擊,反而抓住機會,進一步縮小了與中國的差距,歷經十年,終于實現了對韓國的反超。
一、十年辛苦不尋常
根據克拉克松8月31日最新數據顯示,以手持訂單計算,日本手持船舶訂單6527.6萬載重噸,韓國手持船舶訂單6232.2萬載重噸,十年之后,日本再次超越韓國,升至世界第二的位置。上一次日本領先韓國還是在2006年8月,當時日本以1.02億載重噸的手持訂單位列第一,韓國以9747萬載重噸位列第二,中國則以7871萬載重噸位列第三。
自從2006年被韓國超越以來,日本手持訂單量便一直落后于中國和韓國,并且在2013年之前,日本與中韓兩國的差距逐步擴大。十年之間,日本和韓國最大的差距出現在2008年9月,日本手持訂單比韓國少8147萬載重噸,日本的手持訂單僅相當于韓國手持訂單的62.5%。2013年之后,日本憑借及時的戰略調整,在市場低迷的形勢中尋找機會,接單勢頭穩中有進,2015年更是以新接訂單1156萬CGT位居全球第一,為實現反超韓國打下了堅固的基礎。
二、一言不合便擴張
隨著2015年日本接獲大量新船訂單,現有船廠設施有些已經難以滿足訂單要求,日本船廠也借此機會擴張船廠產能。今治造船作為日本手持訂單第一的企業,擴張勢頭最為猛烈。2016年3月份,為滿足LNG船、超大型箱船等船型建造的需要,今治造船披露將收購西條船廠毗鄰的5萬平方米土地用于擴建裝配場地、新建廠房等設施,計劃2017年10月完工。此外,今治船廠投資400億日元(約合3.35億美元)在日本香川縣丸龜市新建造的一座干船塢也將于今年10月投入使用,用于建造超大型集裝箱船。今治船廠旗下的廣島船廠也新增加一座1200噸巨型起重機,用于大型集裝箱船的建造。名村造船在其8月份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中也表態將毫不猶豫的繼續加大對伊萬里船廠的投資,更新船廠設施,以最大限度發揮船廠競爭優勢。在中、日兩國紛紛去產能之際,日本船廠借此機會實現了產能的迅速擴大。
三、十年之后欲稱王
與韓國船舶行業大規模的裁員潮相反,日本多數船廠此時正在進行人員的擴張。根據日本船舶行業行業協會的數據,2015年日本船舶行業從業人數約為4萬6千人,同比增加4.7%,其中分包工人約為2萬5千人,同比增加7.8%左右。另外,根據日本海事創新委員會提交給日本日本國土交通省的一份報告提出,日本造船行業在2025年要實現30%的市場份額目標。報告還提出,2014年日本從事造船與海事裝備生產的人數為125000人,考慮到日本人均建造量,到2025年日本船舶與海事裝備生產行業還需要增加135000人。根據克拉克松數據顯示,過去20年里,在日本船舶新接訂單份額超過30%的年份里,其中19年日本都占據了世界第一的位置,從這一角度來看,日本意欲重回世界第一的擴張之路才剛剛開始。
來源:中船重工經濟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