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couao">
  • <xmp id="couao"><menu id="couao"></menu>
    <xmp id="couao">
  • <dd id="couao"></dd><menu id="couao"><menu id="couao"></menu></menu><nav id="couao"></nav>
  • <nav id="couao"><code id="couao"></code></nav>

    馬澤華的十年夢想:我們應該是全球最大船隊



    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在跟隨習主席出訪美國的中國企業中,馬澤華領導的中國遠洋(運輸)集團公司,是中美經濟交往的親歷者和見證者。這次跟隨習主席訪美過程中,馬澤華感受到中美企業家對密切兩國經濟交往的強烈期待,也看到了習主席對于企業家精神的倡導與支持。

    中遠集團見證中美經濟交往歷程

    說起中遠集團,不得不提到“柳林海”號輪船。1979年,中美建交僅三個月,中遠懸掛五星紅旗的散裝船“柳林海”號就掛靠西雅圖港,結束了中美幾十年不通航的歷史。可以說,中遠集團見證了兩國經濟交往的歷程。提起這段經歷,馬澤華還是相當自豪。

    記者:有一個細節,習主席到訪微軟,微軟送給習主席的禮物就是剛才您提到1979年訪美中遠柳林海號的模型,他送這個東西您知道嗎?

    馬澤華:他送的時候,我們不知道,后來我們是在網絡上知道的。當時我們也有一點質疑,這個模型是我們的模型,你不好隨便拿我的模型作為禮物去送,后來我們也通過一些渠道了解,微軟送這個模型還是很有意義的。另外,他送的模型的時候做了專門的說明,說明當中就提出當時的歷史事實,1979年4月18號是中國遠洋運輸總公司所屬的貨輪“柳林海”號掛靠西雅圖港。

    我記得習主席在訪美期間講話當中也提到過我們這條船,作為兩國之間貿易,兩國之間來往比較象征性那么一個事件也提起來。所以送這個模型給習主席,我們感覺到還是非常高興的。

    記者:也是身為中遠人很自豪的。

    馬澤華:很自豪的。

    保爾森直呼馬澤華戳到美國痛點

    在訪美期間舉行的“中美企業家座談會”上,中美企業家暢所欲言,馬澤華提到了一個重要的觀點,讓美國前財政部長保爾森直呼:戳到了美國的痛處。

    馬澤華:在經濟交往和貿易促進方面基礎設施是非常重要的,中國這些年來,貿易的大發展,經濟大發展一個重要的方面中國的基礎設施不斷地完善,不斷地發展對中國經濟的發展起著巨大的支撐作用。

    美國基礎設施投資者積極性是不高的,美國的基礎設施對美國貿易的運輸實際上是有影響的,恰巧今年上半年美國西岸的港口擁堵得非常厲害,基礎設施的落后對貿易對經濟的成本是影響很大的。從另外一個方面講出兩國的互補性,這些基礎設施,本國的投資者積極性不高,中國的投資者,像中遠還會有積極性,但是這方面如果在國家安全方面敏感度沒有這么高的話,對象國之間貿易交往、經濟的往來有很大的幫助,所以現在兩國之間正在談貿易協定,所以經濟界期待貿易協定能夠盡快達成。

    保爾森理事長給我點評了一句話,他說你說到美國的痛點了。

    記者:包括基礎設施這部分。

    馬澤華:就是指的是基礎設施落后這部分。

    習主席講話令中美企業家深受鼓舞

    記者:相信保爾森也意識到美國的確存在這樣的問題。習主席后來也參加咱們的會議,也跟大家有互動。他講的內容當中,有哪一點給您印象最深刻的呢?

    馬澤華:習主席參加了后半段的圓桌會議,講了三個方面。一個方面是講中國改革開放大門開開,不會關上,再也關不上了。第二是講中國長期經濟還是向好的,讓大家有信心。第三,中美之間的合作潛力是巨大的。講完這三點以后,我看美國的企業家還是很受鼓舞的,因為他們渴望聽到這些正面的信息,因為他們其中大部分的企業在中國都有業務,跟中國的經濟息息相關,所以他們渴望聽到這樣的正面信息。

    最后習主席講對企業家講,你們企業家是發展的動力,企業家是解決困難的力量,對企業家在促進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給予充分肯定。聽了之后,大家熱烈鼓掌。這個我印象特別深。

    馬澤華:向競爭對手學習精益管理

    習主席的一番講話無疑給了馬澤華很大的鼓勵。對于那些困境中的企業,企業家精神顯得更為重要。前幾年,由于全球經濟周期性的影響,中遠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中國遠洋曾經連續幾年大幅虧損。如今,中國遠洋正逐步走出低谷。2015年的中報,中國遠洋凈利潤同比增長超過183%。但是馬澤華認為,目前全球經濟還在調整期,航運業仍然處在供求失衡的階段。為了應對挑戰,中遠集團必須不斷創新。這其中就包括向競爭對手學習精益管理。

    馬澤華:前幾年油價非常高,現在低了,現在每桶油40幾塊了,那時候一百塊,一百塊原油,轉換成船舶料油最高的時候是一噸700多塊美金。他們看到油價這么高,他就控制他的船速,怎么樣控制船速呢?他增加船舶,降低船速,給客戶帶來的服務是平均水平的服務。那時候市場低迷的時候,客戶對于一些不必要的多余的服務是不需要的,他需要的是更加低廉的價格。比如跑歐洲的一組船,以前十條船跑一圈,現在十二條跑一圈。十二條跑一圈之后,增加兩條船,看上去成本增加了,因為船舶開得慢了,省得油大大超過這兩條船的水平,我們后來也向它學習,學習的結果是什么呢?舉我們的一組例子,我們在2012年集裝箱的船隊燃油310萬噸,后來我們就增加船,減低速度,保持同業服務水平。2013年燒了多少油,267萬噸。

    記者:降幅還是比較明顯的。

    馬澤華:去年燒了240萬多一點。如果2014年和2012年相比,在油的方面,我省了多少錢呢?我們省了7億美金。你就可以通過精益管理,通過不斷調整自己的服務,有巨大的空間可以省。我們在不斷向它學習,后來它對在全球對船舶每一個時點航行的動作都利用GPS進行跟蹤,按照風向、潮汐和船舶的速度找到最佳點,進一步節油,對船長的指揮指導是24小時不間斷的。只要你在航行當中速度和潮汐和風向認為是不節油,會給你發指令的,都是自動化的,精細到這種程度。

    中國遠洋集團十年夢想:成為全球最大船隊

    作為國際知名的航運專家,以及一家特大型航運企業的領導,馬澤華這次從美國回來后,更多地在思考經濟全球化環境下,中國遠洋集團未來的布局和戰略。一方面是擴大規模,因為對于航運業來說,規模本身也是一種競爭力。同時,建立全球覆蓋的航運服務網絡非常重要,這意味著你可以在每個地區、每一個市場都為客戶提供良好的服務。馬澤華說,他有一個十年的夢想。

    記者:最后我想請您為我們暢想一下中遠的未來,您覺得未來中遠會成為什么樣的企業?

    馬澤華:首先,中遠應該不要太長的時間內,成為全球航運最優秀的企業之一,我對此抱有很大的信心。

    記者:不用太長的時間,會是五年、十年?

    馬澤華:十年左右。第二我們會真正成為全球的航運企業。到那個時候,我們的規模、能力、品牌在全球是響當當的,為什么呢?國家經濟融入全球經濟,我們參與全球的分工,我們國有企業,尤其是央企,在全球化、在參與國家競爭當中我們義不容辭。

    記者:包括“一帶一路”的積極參與也會提升我們。

    馬澤華:方方面面,有利條件也很多,挑戰也很多,我覺得我們有條件,我們也應該有這樣的雄心,我們應該成為世界上公認的優秀企業,我們應該是全球最大的船隊!

    來自央廣網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韩国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