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couao">
  • <xmp id="couao"><menu id="couao"></menu>
    <xmp id="couao">
  • <dd id="couao"></dd><menu id="couao"><menu id="couao"></menu></menu><nav id="couao"></nav>
  • <nav id="couao"><code id="couao"></code></nav>

    細讀:中遠海運系的半年“成績單”


    中遠與中海兩家集團的重組方案自去年12月公布以來,在大半年的時間里,首輪重組中涉及到的4家上市企業相關重大資產交易方案陸續實施。截至8月31日,4家上市企業的半年業績均已發布,權當其向市場交出的“成績單”。不妨攤開看看它們的經營狀態,探討下其未來發展前景。

    中遠海運港口率先完成重組,向國際化進軍

    8月24日,中遠海運港口率先發布半年報。上半年,中遠海運港口實現營業收入為2.75億美元,同比微跌0.6%。雖然收入微跌,但由于部分控股碼頭營運效益顯著提升,帶動毛利上升4.1%至1.07億美元,毛利率上升1.7個百分點至39.0%。公司股權持有人應占利潤同比下跌8.1%至1.72億美元,不計入出售佛羅倫貨箱全部已發行股份溢利及期內利潤,公司股權持有人應占利潤同比下跌23.0%至1.06億美元。

    在2月1日股東特別大會上,原中遠太平洋獲得股東大比例贊成票通過重組方案,并在3月份完成重組,由原來的碼頭管理及經營、集裝箱租賃、管理及銷售業務,轉型為純碼頭營運,集中資源發展碼頭業務。為制定更清晰的戰略目標和全面發展成為專業的港口和碼頭營運商,中遠太平洋在7月22日更名為中遠海運港口。

    截至6月30日,中遠海運港口共經營集裝箱碼頭泊位149個,年處理能力達8987萬TEU;運營散雜貨碼頭泊位20個,年處理能力達4995萬噸。上半年,中遠海運港口旗下碼頭共完成集裝箱吞吐量4602.74萬TEU、散雜貨吞吐量4142.31萬噸,同比分別增長3.5%、2.0%;權益集裝箱吞吐量為1434.71萬TEU,同比增長4.3%;權益散雜貨吞吐量則為1363.72萬噸,同比下跌2.6%。

    重組完成后,中遠海運港口加速其國際化進程。對于其國際化戰略的目標,中遠海運港口高管曾表示,未來希望海外業務的箱量及盈利貢獻占比能夠達到40%。自3月以來,簽署投資新加坡大型集裝箱碼頭合作協議、收購鹿特丹Euromax碼頭35%股權,中遠海運港口在國外碼頭的選擇和運營上將更加著重于打造控股戰略樞紐港和重要門戶港。中遠海運集團成為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務局控股股東之后,在集團框架內,中遠海運港口勢必也將更多參與港口經營。

    在國際化進程中,中遠海運港口明確指出,母公司所擁有的龐大船隊將在貨量及航線布局上帶來支持,讓其在全球港口行業的競爭能力大大提升,在拓展海外碼頭市場時更有優勢。同時,中遠海運港口在海外港口的投資和運營也將服務于集團的航運業務,提升對母公司船隊及航運聯盟的服務能力,強化與母公司的運營協作、戰略協同。

    中遠海運控股年內完成重組,期待協同效應

    8月 25日,中國遠洋發布上半年業績。上半年,受到集運市場運價水平極度低迷的影響,中國遠洋集運業務平均單箱收入同比下降23.93%,超過單箱成本降幅,實現營業收入為309.41億元,同比下降8.50%。由于企業重組交易帶來的一次性賬面影響(因期內出售中散集團、佛羅倫貨箱產生處置損失24.30億元),及中散集團在出售前的經營虧損7.62億元,中國遠洋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72.09億元(去年同期為19.74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48.21億元(去年同期為-20.02 億元)。

    2月1日,中國遠洋重組方案獲得股東大會超過99%高票通過。3月1日,中國遠洋旗下的集運業務整合工作啟動,推進了機構與人員的全面整合、船隊與箱隊資源的優化配置、客戶和供應商的溝通與整合、海內外網絡的優化整合、業務流程的梳理與完善、營銷服務團隊組建與全方位培訓、航線IT系統切換等多項復雜、艱巨的工作。

    經過近半年的努力,業務整合的重點工作已基本完成,形成統一的營銷管理體系和客戶維護體系、統一的業務操作流程和經營管理系統。在出售資產方面,分別于2月29日、3月31日出售中散集團和佛羅倫貨箱。由此,中國遠洋的主營業務變更為集運和碼頭業務。

    7月11日,中國遠洋第四屆監事會第十一次會議提出,企業中文名稱由“中國遠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中遠海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據了解,中國遠洋的重組工作將在年內全部完成。

    上半年,中遠集運平均單箱航運成本為3600.44元/TEU,同比下降13.17%;剔除燃油費后,平均單箱航運成本為3262.81元/TEU,同比下降7.07%。這主要緣于中遠集運通過利用重組契機采取航線網絡優化、供應商費率談判、箱管成本管控協同等措施,使得重組后的成本協同效益開始逐步體現;重組后,通過租入中海集運船舶,8000TEU以上型自營船舶艘數由年初的42艘增至86艘,8000TEU以上型自營船舶運力由年初占比51%,提高至截至6月30日的60%,使得大船成本規模效益進一步得到體現。

    截至6月30日,中國遠洋集裝箱船隊擁有自營船舶304艘、161.12萬TEU,運力規模升至世界第四位;擁有手持訂單35艘、56.10萬TEU。上半年,中國遠洋實現集裝箱貨運量741.34萬TEU,同比增長39.19%;集裝箱航運船隊在全球76個國家和地區的242個港口掛靠,共經營207條國際航線(含國際支線)、36條中國沿海航線及87條珠江三角洲和長江支線。

    中國遠洋集運業務整合后的行業影響力顯著上升。4月20日重組后的中遠海運集運與達飛輪船、長榮海運和東方海外簽署合作備忘錄,宣布成立“海洋聯盟”。“海洋聯盟”將于明年二季度正式運營,將為貨主提供更優質服務,同時可以提高經營效率,共享全球資源,促進行業總體健康發展。可以說,中國遠洋的集裝箱運輸業務整合已取得了初步成效,整合的協同效應預計將在下半年和明年得到更加充分的釋放。

    中遠海運能源剝離散貨資產,年內現重組效應

    8月29日,中海發展發布半年報。上半年,中海發展完成貨運量1.12億噸,同比增長1.1%,運輸周轉量3302.0億噸海里,同比下降2.9%;實現營業收入85.47億元,同比增長3.57%;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1.82億元,同比增長0.6%,主營業務成本61.82億元,同比下降6.0%;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8.20億元,同比大增117.21%;扣非后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5.05億元,同比增長2.86%。

    上半年,中海發展油運板塊實現營業收入52.70億元,同比微減0.2%;實現毛利率37.3%,同比增加8個百分點。干散貨運輸板塊實現營業收入28.62億元,同比增長2.2%;實現毛利率2.2%,同比增加1.3個百分點。LPG運輸板塊,實現運輸收入3112萬元。LNG運輸板塊,中海發展合營企業CLNG公司目前共有6艘船舶在營運,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09億元;實現凈利潤1.95億元。

    3月29日,中海發展重組方案獲董事會通過。中海發展向中遠集團收購其持有的大連遠洋運輸有限公司100%股權、向中散集團出售所持中海散貨運輸有限公司100%股權,于7月15日實施交割,并確定6月30日為交割審計基準日。因此,對于中海發展而言,下半年將完全剝離散運資產,重組效應將得以體現。6月3日,中海發展召開2016年第七次董事會會議,建議將企業名稱由“中海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中遠海運能源運輸股份有限公司”。

    重組前,中海發展原主營業務為中國沿海地區和全球的成品油及原油運輸、中國進口液化天然氣運輸、中國沿海地區和全球的煤炭及鐵礦石運輸。重組后,中海發展將形成以油氣運輸業務為核心的專業化能源運輸平臺。通過統籌各項資源的優化配置,中海發展將有效釋放油氣業務整合在成本控制上的協同效應。

    整合后的中海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油品運輸企業,具有顯著的規模效益和發展優勢,與國內外200多家石化企業和油品貿易企業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是全球船型結構最均衡、船齡最年輕、現代化程度最高的油輪船隊。具有內外貿運輸市場、原油與成品油運輸市場、大船與小船運輸市場、油品與天然氣運輸市場“四個聯動”的獨特優勢,是中國LNG運輸業的領軍者。重組完成后,中海發展的經營狀況將得到顯著改善,盈利能力大幅提升,資產負債率總體基本保持穩定,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則大幅上升,短期償債能力顯著增長,資產負債結構將顯著改善。

    中遠海運發展剝離航運業務,轉型綜合金融服務

    8月30日,中海集運發布半年報。上半年,中海集運實現營業收入86.69億元,同比下降52.37%;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8.4億元,同比大幅下降200.86%;扣非后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12.65億元,同比大幅下跌257.49%。半年報顯示,中海集運上半年86.69億元營業收入中,航運相關租賃收入41.5億元,同比增長119%;集運業務實現營業收入36.8億元,同比下降76%。中海集運解釋稱,這主要是由于企業在重組轉型后,不再從事集裝箱班輪營運業務,而本次航運業務收入均來自于重組交易完成1-2月的經營。

    2月1日,中海集運重組方案獲股東大會通過。上半年,中海集運重大資產重組交割工作進展順利,截至6月30日,中海集運正在就出售中海集裝箱運輸代理(深圳)有限公司100%股權及深圳中海五洲物流有限公司100%股權辦理付款交割手續。此外,本次重大資產重組所涉購買渤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13.67%股份交易及對中遠財務有限責任公司增資交易,尚需取得政府相關主管部門的批準。除上述交易外,本次重大資產重組涉及全部出售和購買交易均已完成資產交割。通過重組,中海集運業務重心由集裝箱班輪營運轉變為以船舶租賃、集裝箱租賃和非航融資租賃等多元化租賃業務為主的綜合金融服務。7月1日,中海集運第五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建議將企業中文名稱由“中海集裝箱運輸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中遠海運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中海集運稱,企業未來的發展目標是以航運金融為依托,發揮航運物流產業優勢,整合產業鏈資源;打造以租賃、投資、保險、銀行為核心的產業集群;以市場化機制、差異化優勢、國際化視野,建立產融結合、融融結合、多種業務協同發展的“一站式”金融服務集團。

    航運金融領域,截至6月30日,中海集運船隊規模達115艘、84.2萬TEU。其中,自有船舶74艘、58.2萬TEU;在建船舶和預計交付租賃船舶16艘。租箱方面,集裝箱保有量約為350萬TEU,預計占整個租箱市場17%~19%的份額。集裝箱制造方面,干貨箱市場占有率約為10%,在行業中處于第四位。

    中海集運半年報顯示,上半年非航運相關融資租賃收入3.5億元,同比增長419%,表現較為亮眼。中海集運非航融資租賃將致力發展醫療、教育、能源、建設和工業裝備等多個領域的融資租賃業務。旗下中海租賃屬內資試點融資租賃企業,注冊資本15億元,運營近兩年時間在航運、醫療、教育、能源、建設和工業裝備等細分行業形成了一定的專業能力,業務規模迅速擴張。

    除多元化租賃業務以外,中海集運還將致力于發展其他綜合金融服務業務,盈利能力和資本回報能力將逐步提升,并趨于穩定。5月19日中海集運發布公告稱,擬用15億現金參與*ST金瑞的非公開發行配套融資項目,本次定增為鎖價發行價格,價格10.15元/股,鎖定期3年。若項目順利推進,中海集運將持有*ST金瑞1.48億股,約占后者定增后總股本的3.96%。

    來源:航運交易公報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韩国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