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咨詢公司Rystad Energy最新分析顯示,預計到2028年將有大量項目做出最終投資決定(FID),在此推動下,東南亞海上天然氣生產有望釋放出1000億美元的潛力。
Rystad Energy指出,相較于2014年至2023年期間批準的價值450億美元項目,這一數值增長了兩倍多,預示著東南亞地區的海上天然氣行業將激增。深水項目、近期在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近海的成功勘探以及碳捕集與封存(CCS)項目的積極進展,都在為即將到來的快速增長期提供支持,這對該地區未來幾年的審批議程至關重要。
Rystad上游研究副總裁Prateek Pandey表示:“我們認識到該地區新項目投資和資本承諾的潛力,從2022-2023年的95億美元激增到2024-2025年的約300億美元,越來越明顯的是,這一上升軌跡預計將持續到2028年。利比亞國家石油公司(NOC)的參與將在這一增長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深水項目方面,深水開發是決定預期1000億美元潛力實現程度的關鍵。”
東南亞地區的天然氣行業預計將實現大幅增長,預計到2028年,來自FID的天然氣資源將增至58萬億立方英尺,比過去五年(2019-2024年)的水平增長三倍。這一增長取決于運營商能否有效地將近期發現的天然氣資源貨幣化,并推進延遲的開發項目。
然而,盡管投資環境良好,企業仍面臨經濟挑戰,尤其是深水和酸性天然氣項目。Rystad分析表明,許多項目需要天然氣價格高于4美元/千立方英尺的歷史平均水平才能實現盈利,最佳閾值接近6美元/千立方英尺。
這些經濟現狀引發了整個地區關于修改國內天然氣定價政策的討論。7.5美元/千立方英尺的天然氣價格有可能使95%的計劃開發項目具備經濟可行性,尤其是那些與印度尼西亞液化天然氣(LNG)項目和越南國內供應計劃相關的項目。
Rystad表示:“供應鏈企業也會看到浮式項目和深水鉆探的價值增加,從而為他們促進該地區即將到來的海上天然氣復興提供動力。在戰略投資和不斷變化的經濟條件的支持下,隨著利益相關方駕馭這些市場條件,該地區的海上天然氣行業似乎已做好了大幅增長的準備。”
預計到2028年,石油和天然氣巨頭將推動25%的計劃投資,而國有石油公司將占31%的份額。值得注意的是,東亞上游公司正在崛起,達到15%的份額,并通過關注并購機會和即將開展的勘探活動顯示出增長潛力。Rystad補充稱,道達爾能源最近在馬來西亞斥資16億美元收購SapuraOMV Upstream的100%股份后,大型企業的份額可能進一步擴大到27%。
然而,盡管東南亞海上天然氣開發前景廣闊,但持續的項目延誤仍然是一個問題。深水和酸性天然氣的經濟性、基礎設施準備情況以及地區政治等因素造成了廣泛的延誤,其中部分項目延誤已經持續20多年。
Rystad指出:“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二氧化碳捕集與封存中心的出現可能會改變游戲規則。即將開工的海上項目二氧化碳含量很高,其中一半以上的二氧化碳含量超過5%,因此必須采用CCS技術進行融資并遵守相關法規。兩國正在評估成熟油田的枯竭儲層,將其作為潛在的二氧化碳封存地點。人們越來越認識到這些儲層的潛力,再加上減排的迫切需要,這極大地促進對二氧化碳封存的需求,并推動了預計從2025年起海上天然氣開發的激增。”
在已批準的天然氣項目方面,印度尼西亞在該地區處于領先地位,如埃尼(Eni)的IDD、Inpex運營的Abadi LNG項目和Ubadari CCS計劃,后者將成為英國石油公司(BP)Tangguh LNG項目的一部分。
Rystad評論稱:“這些舉措以及最近在東加里曼丹省和安達曼省的發現,預計將占印度尼西亞計劃進行FID的海上天然氣投資總額的75%。這一大幅增長使印度尼西亞成為馬來西亞既有主導地位的有力競爭者,盡管馬來西亞通過近期的FID、勘探活動和計劃中的勘探作業繼續保持著強勁的活動水平。”
在英國石油公司和埃尼等行業巨頭牽頭的大型項目的推動下,印度尼西亞預計將從2025年開始增加FID活動。與此同時,馬來西亞即將開展的FID項目據說將凸顯Petronas、PTTEP 和殼牌等公司自2020年以來取得的重大發現。
Rysted補充道,為了解決能源三難問題(平衡能源安全、能源公平和環境可持續性),各國可以優先利用國內資源開發天然氣,同時制定政策和激勵措施,促進可持續發展實踐,加強地區能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