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中國海油對外宣布,隨著國家有關部門完成評審備案中國海油在海南島東南海域新近發現的陵水36-1氣田,天然氣探明地質儲量超1000億立方米,為全球首個超深水超淺層大型氣田。至此,中國海油在南海北部已累計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超1萬億立方米,這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優化我國能源供給結構具有重大意義。
這是中國海油“碧海丹心、能源報國”的又一壯舉,“南海萬億方大氣區”落定更大規模的天然氣將由廣袤藍海被送進千家萬戶。
這更是中國海油科技創新綻放的亮麗“花朵”,我國南部海域地質條件復雜,天然氣勘探在高溫高壓、深水等領域面臨眾多世界級技術難題,“南海萬億方大氣區”落定標志著我國海上天然氣勘探開發能力和相關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20世紀50年代,南海鶯歌海海域汩汩升騰的天然氣泡點燃了石油人下海找氣的夢想。1964年3月,中國第一代海洋石油人在鶯歌海用“兩個浮筒”打井的創舉開啟了中國“向海探油60年”的壯闊征程。

20世紀80年代,借助改革開放的春風,中國海洋石油工業逐漸走出缺資金、缺技術的困境,中國海油與外方合作勘探發現我國海上首個千億方大氣田崖城13-1,舉國振奮。

單個氣田開發投資大、風險高,亟待發現更多氣田一起開發,“南海萬億方大氣區”的夢想在海油人心中“生長。

為了追尋“大氣區”的夢想,中國海油合作與自營“雙輪驅動”,由淺水向深水,從淺部地層拓展至高溫高壓中深層,2006年在珠江口盆地1500米水深處發現了我國首個深水大氣田荔灣3-1。

隨后中國海油精耕細作,不僅在淺水區發現了東方1-1、番禺30-1等氣田,更是在高溫高壓區發現了東方13-2等氣田,在深水區還發現了“深海一號”等氣田。

截至2017年,中國海油已在我國南部海域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近8000億立方米。
2019年以來,中國海油實施國內油氣增儲上產“七年行動計劃”,提速“南海萬億方大氣區”建設,計劃2025年達成目標,但行百里者半九十越靠近目標,難度越大;中國海油迎難而上,不斷加大對海上復雜油氣資源勘探的攻關力度,勘探深水深部地層,于2022年發現我國首個深水深層氣田寶島21-1。

在優質勘探目標越來越少的情況下,中國海油將業界普遍認為不具備大規模成藏條件的超淺層氣作為戰略性研究方向。中國海油技術團隊對淺層氣成藏機理和工程作業關鍵技術展開系統攻關,通過研究分析,選定位于瓊東南盆地平均作業水深達1500米的陵水36-1區塊作為勘探目標。
經過嚴密的技術論證,中國海油作業團隊以打破常規的巨大勇氣創造性實施全球首例超深水超淺層鉆井作業,安全順利完成超深水超淺層氣藏、鉆井、取心、測試等多項作業目標,高質量獲取相關區域地層資料,完整準確勾勒出大氣田的全貌,實現對全球首個超深水超淺層氣田的精準快速評價。

陵水36-1氣田的勘探實踐揭示了將超深水超淺層氣資源從影響鉆完井作業安全的“災害氣”變成具備開發價值的清潔能源的可能性,進一步完善了我國自主建立的中國特色深水復雜油氣資源勘探開發技術體系氣田儲量的落實,也補上了“南海萬億方大氣區”建設版圖的最后一塊“拼圖”。

這是中國海洋石油工業全面深化改革、驅動產業變革的又一壯舉,也是幾代海油人勇擔“國之大者”接力奮戰推動科技創新取得的重大成果。
未來,中國海油將繼續堅定踐行“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在全面做好能源保供的基礎上準確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發展機遇,加快培育發展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為主要載體的海洋能源新質生產力,努力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更好發揮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和安全支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