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個春秋,累計航程17萬余海里,圓滿完成80余項戰備巡邏、軍事演習等重大任務,南昌艦為保衛祖國海疆立下了汗馬功勞。
戰艦和城市同名,城市和戰艦共榮。南昌艦將回到人民軍隊誕生地,并將永久駐泊在英雄城南昌,全體英雄城兒女熱切期盼。
為迎接“海上親人”南昌艦回家,國慶期間,記者前往南昌艦臨時停靠整修的江蘇鎮江,跟隨南昌艦上的官兵同吃同住,用筆和鏡頭記錄南昌艦的回家之路。
怎么修
為進贛江拆除聲吶艙螺旋槳
10月3日,記者抵達江蘇鎮江的五峰山造船廠。只見南昌艦正被“鐘山”號大型浮船塢拖出水面,下面被一排數十個大型樁基支撐著,高達30余米的南昌艦霸氣威武。
9月25日,南昌艦進入鎮江船塢接受整修,為讓南昌艦順利通過枯水期的贛江,工作人員對南昌艦進行了減負,對底部的聲吶艙進行了切割,戰艦兩側各拆除了一個大型螺旋槳。記者看到,聲吶艙部位已經完成電焊封板作業,兩個重達8噸的螺旋槳放置在戰艦兩旁。
為什么要拆除螺旋槳呢?據南昌艦回歸南昌項目技術總顧問熊得堔介紹,單個螺旋槳直徑達3.8米,加上與船體之間的距離,所需高度超過5米,南昌艦即將進入贛江水域,而隨著枯水期的到來,贛江的水位正呈現逐漸下降的趨勢,螺旋槳不拆除的話,南昌艦進入贛江時可能會擱淺。
5次噴漆“美容”可維持15年
在鎮江,除了進行“減負”外,工作人員還對南昌艦艦體水線以下部分進行了“美容”噴漆。
由于南昌艦艦體水線以下部分常年接觸海水,大量水藻、水生物附著在艦體上。噴漆之前,工作人員對這些水生物進行了全面清除。“噴漆后可以保障南昌艦防氧化,進入贛江后,不會被水腐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和普通的油漆相比,南昌艦噴的漆更具防腐性。此次整修,總共要進行5道工序的噴漆,每一道噴漆的間隔要根據現場的溫度進行調節,一般需要間隔12小時左右。
記者3日抵達鎮江時,南昌艦剛噴過第3道漆。此前,受鎮江陰雨天氣的影響,噴漆工作被迫暫停,南昌艦起航時間也往后推移了。為了讓南昌艦早日“回家”,工作人員天天緊盯現場,利用晴好天***工期給南昌艦“美容”。“我們做了大量調查工作后,選定江州造船廠對南昌艦進行落地前的維護、保養、整修工作。”南昌滕王閣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政說,經過整修后,南昌艦10至15年內不需再做保養。
10月4日下午,南昌艦進行了最后一道噴漆工作。
改變維修計劃節省航行時間
根據原有安排,“南昌艦”進入內河航道后,將在江西瑞昌進入船塢進行維修。為了規避臺風,南昌艦耽誤了十多天的航行。而為了力爭在贛江枯水期之前抵達南昌,南昌艦改變了在瑞昌維修的計劃,改在江蘇鎮江進入船塢進行整修改造。這一計劃的改變也將為南昌艦節省了航行時間。
因為維修計劃改變,負責整修的江州造船廠特意派出8名工作人員前往鎮江“督戰”。“每天都要來看看改造的進度。”江州造船廠的雷建生曾在南海艦隊當過5年的兵,曾經跟隨部隊巡查南沙群島,對于軍艦有著特別的感情。“作為一名老兵,南昌艦完成使命,回到英雄城南昌,改造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特別有意義。”雷建生說,得知由他負責南昌艦的改造工作,他心情特別激動,希望南昌艦早日“回家”。
怎么拖
三根纜繩固定南昌艦向前拉
作為一艘達到3000噸級的南昌艦,只有南昌艦4分之一大小的“寧港22”號拖船如何拉著南昌艦在水中行走呢?記者了解到,拖船的前、中、后三個部位都有纜繩固定在南昌艦上。
“纜繩的拖力可以達到240噸,為兩根直徑34毫米的鋼筋纜繩。”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首倒纜(前部纜繩)主要用來控制船頭以及提供向后倒的力量,還可以控制被拖船左右轉動,而中間的拖纜則是軍艦向前行走的動力來源,這個纜繩緊密地聯系著拖船和南昌艦,拖船發動馬力向前行走的同時也拉動著軍艦前行,尾纜則主要控制軍艦后部分,保持軍艦左右轉動的力量,起到控制方向的作用。
何時到
南昌艦在長江全天候航行
對于南昌艦回歸南昌之事,負責拖運以及指揮協調的相關部門都高度重視,提前做好了周密部署。
10月5日從五峰山造船廠開出后不久,船隊來到了被船員稱為“老虎口”的尹公洲航道。該航道長10公里,是連接長江、京杭大運河的十字交匯水域,自然條件惡劣。“航道左右兩側只有兩三百米寬,最窄處只有150米,在狹窄的航道內還要供上下行的船只行走、會讓,稍不注意極易出現碰撞事故。”南京港輪駁公司總經理羅錄巨告訴記者,因為航道通行難度大,南昌艦通過該航道時,他們在每條船上都安排了兩名經驗豐富的老船長指揮護航。
此外,按照原有計劃,夜間南昌艦在長江不航行,但因為前期耽誤了十多天的時間,為了讓南昌艦盡早回家,拖輪在長江一天24小時不間斷地航行。而到了贛江段,因為贛江航道險要、彎曲,而且航標配備不完善,南昌艦夜晚停航,只在白天視線良好的情況下航行。
今天進贛江,最快下午抵昌
根據此前的計劃,南昌艦原定9月底抵達南昌。因在海上遭遇了3次臺風,在鎮江又碰上陰雨天氣,南昌艦回歸的日程也有所耽誤。
南昌與鎮江相距約660公里,10月5日15:00左右,南昌艦所有整修工作完成,從鎮江開始出塢,在“寧港22”號拖輪的作用下南昌艦踏上回歸之路。
記者了解到,拖輪的動力可達4000馬力,在拖船的作用下,航速達8至10公里/小時。從鎮江出發后,南昌艦沿長江一路經過南京、馬鞍山、蕪湖、銅陵、安慶等地,7日早上7:30左右進入江西彭澤縣境內,中午抵達湖口,下午3:30 左右在廬山市拋錨停留。因贛江段不適合航行,船隊在廬山市過夜,8日5:45起航進入此次航行最關鍵的贛江段,因南昌艦吃水較深,而贛江正處于枯水期,速度將會減慢,如果風向、水位一切符合條件的話,南昌艦預計最快今天下午或晚上抵達南昌,如果水位太低,不適合航行,中途將會拋錨停留,時間耽擱的話,預計9日抵達南昌。
淵源
時隔9年,再次登艦
“南昌”這個共同的稱謂,連接起紅色英雄城南昌和藍色國土衛士南昌艦。結對共建30年來,南昌人民始終把“南昌艦”視作南昌“流動的家園”,牽掛于心,每年都要對艦上官兵走訪慰問,傾情服務。“南昌艦”全體官兵也視南昌為第二故鄉,一直關心支持南昌經濟社會發展,積極主動參與雙擁共建活動,雙方互動頻繁,血濃于水,親如一家。
作為南昌地區主流媒體,南昌晚報與南昌艦也淵源頗深,早在2007年,南昌晚報就曾派出記者跟隨南昌市慰問訪問團登上南昌艦,向南昌艦全體官兵帶去了南昌市民的問候。回憶當時的情景,記者杜少雄至今仍十分激動。“官兵們非常熱情,帶我們參觀了艦上的雷達、***、駕駛室等裝備,大開眼界。”杜少雄說,作為曾經登上過南昌艦的媒體代表,這些年來,他一直關注著南昌艦的消息,“南昌艦回到南昌后,我肯定要在家門口再次登艦”。
時隔9年,南昌艦完成歷史使命,將永久駐泊英雄城南昌,在南昌艦即將回來之際,晚報兩名特派記者10月3日抵達鎮江,和艦上兩名官兵同吃同住,護送南昌艦回家,用筆和鏡頭記錄南昌艦的回歸之路,與南昌艦再續前緣。
看點
南昌艦累計航行17萬海里
南昌艦,舷號163,是國產第一代***驅逐艦,1976年在廣州造船廠開工建造,1979年11月下水,1982年加入我人民海軍戰斗序列,服役后隸屬海軍南海艦隊某驅逐艦支隊,2004年海軍編制體制調整,南昌艦轉隸至海軍北海艦隊某驅逐艦支隊。
作為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代***驅逐艦,南昌艦見證了中國海軍從小到大,由弱變強的發展歷程。南昌艦入列不到一年即執行***發射任務,準確命中目標。入列不到兩年即擔任編隊指揮艦執行南沙戰備巡邏任務,并經南沙至赤道附近,于1984年5月12日在祖國最南端的曾母暗沙拋錨,被譽為“曾母暗沙第一錨”,實現了歷時35天的驅逐艦遠洋之旅。
34個春秋,南昌艦累計航程17萬余海里,歷任11任艦長、16任政委,圓滿完成了首航南沙、機動系列、神威系列、神圣系列、鷹擊系列、中俄聯演等黨和人民賦予的各項使命任務,在祖國的萬里海疆留下了無數閃光的航跡,為海軍戰斗力建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南昌艦組建以來,艦上官兵用忠誠和勇敢駕艦蹈海,培養了大批人才,50余名戰士考上了軍校或提升為軍官,鍛造成長了團以上領導干部60余名。曾榮獲“軍事訓練一級單位”“從嚴治軍先進單位”“裝備管理先進單位”等榮譽,為海軍現代化建設立下赫赫戰功。
來源:南昌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