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船重工集團董事長胡問鳴前往三峽工程所在地對集團設計建造的世界上最大的升船機運行情況進行了調研。期間,胡問鳴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集團將通過IPO、“買殼”等方式進一步加快集團旗下板塊的資產證券化速度。他表示,希望國資委能通過殼資源劃轉的方式,進一步盤活國企的資產證券化水平,充分發揮資本平臺的作用。同時,胡問鳴還對市場關心的“南北船”合并等傳聞進行了回應。
加快資產證券化速度
中國證券報:中船重工集團的資產證券化一直備受市場矚目,集團資產證券化的總體規劃是什么?
胡問鳴:中船重工集團旗下有十大產業板塊,集團資產證券化的總體規劃是這十大產業板塊每個都起碼要有一個資本運作平臺。比如,我們船舶海工的平臺是中國重工,其他動力類資產注入了原來的風帆股份,現在已經改名為中國動力,信息產業的資本運作平臺則是中電廣通和久之洋。
中國證券報:以中電廣通為例,今年7月,集團與中國電子簽署股份轉讓協議,以35.95億元的價格獲得中電廣通53.47%的股權。集團在資產證券化方面的路徑是傾向于IPO還是“買殼”?
胡問鳴:我覺得隨行就市吧,能大就大,能小就小,宜大就大,宜小就小。在資產證券化的路徑方面,IPO會有,“買殼”也會有。另外,我們也希望國資委能多進行殼資源的劃撥,有些央企手上有十幾個上市公司,但是其中很多都沒有經營好,沒有發揮資本平臺應有的作用,這樣就不如把這些資本平臺拿出來給真正需要的資產。
中國證券報:今年8月5日,集團旗下的華舟應急在創業板上市,如何看待華舟應急上市后在集團資產證券化方面的作用?
胡問鳴:華舟應急目前主要在交通應急裝備領域,上市之后將成為集團應急類板塊的資產整合平臺,將把包括水下應急、水下探測等資源整合進上市公司中。實際上應急板塊不在我們之前所說的十個板塊中,所以說我們至少有十個以上的板塊,同時,我們還有軍貿物流、智能裝備、清潔能源等方面的資產。
回應“南北船”合并傳聞
中國證券報:集團的資產證券化有沒有時間表上的目標?
胡問鳴:時間表就是盡快,能夠今天,不等明天。但是,有很多監管要求,有很多程序上的要求要滿足。現在是要求越來越多,邊界越來越復雜,我們要一個一個去滿足。軍工資產證券化就要國防科工局去批,所以我們希望快,但也得滿足程序上的要求。
中國證券報:今年9月28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在香港聯交所上市,此次IPO,中船重工集團作為基石投資者認購34.23億股H股股票,成為郵儲銀行第二大股東。如何看待郵儲銀行二股東對集團發展的作用?
胡問鳴:成為郵儲銀行二股東主要是為了給集團的其他產業板塊的發展提供資金保障。實際上,金融服務板塊是集團非常重要的一個板塊,為推動集團產融結合的縱深發展,提升集團產業的綜合競爭力,我們還通過股權劃轉及業務注入等方式,重組設立了中船重工集團資本控股有限公司,并將投資類資產、財務金融類資產、資管類資產進行資源整合,打造集團公司資本控股平臺。
中國證券報:在央企整合的大背景下,市場上多次傳出“南北船”合并的消息,如何看待市場對于“南北船”的整合預期?
胡問鳴:在船舶制造行業,合并是大勢所趨,包括位居世界造船前列的日本和韓國一直在加強船舶制造行業的兼并重組。我們也認為,真正的競爭應該是不同所有者之間在市場規則下的競爭,而不是同一所有者之間的國內競爭。總之,“南北船”合并這件事,我們一切聽從中央的安排,對于我們自身而言,現在更重要的是把集團做大做強,為后面的發展做好準備。
來源:中國證券報 任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