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couao">
  • <xmp id="couao"><menu id="couao"></menu>
    <xmp id="couao">
  • <dd id="couao"></dd><menu id="couao"><menu id="couao"></menu></menu><nav id="couao"></nav>
  • <nav id="couao"><code id="couao"></code></nav>

    血的教訓:散貨船水手長舷梯釣魚,墜海失蹤

    事發船舶

    今年早些時候,澳大利亞運輸安全管理局(簡稱ATSB)針對2014年10月6日在西澳大利亞洲黑德蘭港發生的一起人員落水并最終失蹤的案件公布了最終的事故報告。



    事發地點以及當地風、流情況標注如上↑

    事發船舶船名為 CapeSplendor,于2014年9月27日錨泊于該港外13海里海域等待靠泊裝載鐵礦石。在頭一天船長收到靠泊計劃后,10月6日在大副的指令下該船甲板部開始進行一些靠泊前的準備工作:準備纜繩、安裝舷梯等。為了方便安裝欄桿、繩索以及救生網,舷梯放到距水面2米高的距離(在進行這些工作的時候,所有舷外作業人員都有相應的穿戴好救生衣)。

    這一切原本都沒問題,水手長在舷梯最下方工作的時候發現水里游著許多的魚。準備工作結束之后,也都到了午餐時間,所有人員都回到餐廳用餐,舷梯也就這么處于低位的放著。

    吃完午飯,也還在午休時間,水手長還惦記著舷梯下面的那一群魚,穿著自己無帶休閑鞋、將工作服的袖子系在腰上(未穿救生衣)回到了舷梯最下方的踏板上,準備釣一些魚起來。另外一名AB(水手)也跟著他到了舷梯上。

    據該名AB時候的陳述,不一會,不知何原因,他感覺到舷梯運動后轉頭發現水手長已經失去了平衡隨后掉入了水中。



    事發時兩當事人所處位置標注(來自ATSB)

    隨后,該水手立即爬上舷梯,取就近的救生圈拋向落水者,但差了大約20米的距離,水手長試圖抓住救生圈但未果。在這期間,該水手還通知了船長并拉響了全船警報并相繼再拋出了2個救生圈,但此時落水者已經漂到了距船尾大約50米的距離。


    全船緊急響應,雖然在10分鐘內放下了救助艇,并前往漂浮的救生圈以及可能的附近水域搜尋,不幸最終仍未發現落水者。向當地港口機關報告并向周圍的船舶發出PANPAN信號,經過當地聯合救援協調中心Joint RescueCoordination Ce***e (JRCC)聯合港口多艘引水艇及拖輪等進行了大約3天的搜尋仍未發現落水者。

    事發船舶CapeSplendor當時懸掛新加坡旗,臺灣裕民海運運營、管理。船上的22名海員由來自中國大陸及中國臺灣的人員組成。船長來自臺灣,1973年開始航海生涯,1989年第一次做船長。大副也來自臺灣。遇難水手長來自中國大陸,事發目擊水手也來自中國大陸。

    根據ATSB報告顯示,在事故后調查人員前往該船進行調查時,其拍了如下這張照片。調查人員表示,在布置船舶左舷組合梯時,一些舷外作業顯然沒有按照標準的作業程序進行,比如佩戴防跌落裝備,舷梯的欄桿也未先立起來,站在船舷(欄桿外)的觀察人員也未有穿救生衣及防跌落設備。


    事故發生后,該船舶管理公司做出了相應的更正及防范措施:禁止了舷梯及組合梯釣魚的行為,并張貼了相應的警告標識,從新審視了人員落水救助程序,加強了安全工作方面的培訓。



    正好近期澳大利亞海事安全局AMSA發布了第四期還是安全意識公告,重點關注船舶的舷外作業的安全問題以及風險管理。

    公告表示,在一些靠離泊,檢驗,船體保養,清潔以及舷梯組合梯布置等工作的時候,都需要海員或其他工作人員整個身體或部分身體伸出舷外,這些工作都具有較高的風險性,必須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予以應對。

    根據其調查統計顯示,很不幸的發現,在過去的5年里(2011-2015),澳大利亞水域,因為不正規的操作,AMSA接到20起因此造成的事故報告,其中5起為嚴重的人員傷亡事故。如下圖:




    Number of over the side incidents andfatalities reported 2011-15 (source: AMSA)因此,AMSA建議,需經常保持對風險進行評估,這對于涉及舷外作業至關重要。舷外作業應首先將其作為高空作業來對待,并且還應考慮到落水的可能性。在各個層級控制風險,要明白“消除危害”才是最可靠和最安全的選擇。


    控制舷外作業的風險,可以按照以下層級來實行:

    Level 1: 消除危害

    • 如有條件,盡量采用無人機及遙控照相機替代人員來進行舷外檢查。use of drones or remote cameras forinspection over the side

    • 使用水位計來計算舷外吃水。

    Level 2: 替代方案

    • 某些工作可以使用小船來替代梯子。use of a boat instead of ladder for over the side tasks.

    Level 3: 管理手段

    • 制定有效的舷外工作程序。該程序應包括確保安全進入船舶的嚴格控制程序。國際海事組織(IMO)通函MSC.1 / Circ.1331對此提出了相應的要求,特別是確保:

    –充足的照明

    – 進入位置無危險,無其他障礙。

    –配備有自亮浮燈以及救生繩的救生圈要立即可用。

    • 穿戴個人防護設備(PPE),防跌落裝置(FPD)以及救生衣。

    • 如果使用安全籃,也應確保作業人員穿戴安全帶和救生繩。

    • 定期進行人員落水演習、糾正缺陷總結經驗。conduct regular man overboard andrecovery drills and rectify identified deficiencies

    • 切記不要單獨作業,作業前一定要通知船長或上級并確保有人一直有人監視。

    • 確保上述所有設備及裝置保養良好且處于隨時可用狀態。

    AMSA重點強調,有效的安全文化以及海員對安全的理解應該成為所有公司的目標。制度的制定終極目標不應該僅僅是限制,而更多的是對安全的理解以保證安全的動作及行為在任何時候主動的進行。

    來源:信德海事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韩国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