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couao">
  • <xmp id="couao"><menu id="couao"></menu>
    <xmp id="couao">
  • <dd id="couao"></dd><menu id="couao"><menu id="couao"></menu></menu><nav id="couao"></nav>
  • <nav id="couao"><code id="couao"></code></nav>

    我國首個深水油田二次開發項目投產

    9月19日,中國海油發布消息,我國首個深水油田二次開發項目——流花11-1/4-1油田二次開發項目在珠江口盆地海域正式投產,標志我國成功開創深水油田經濟高效開發的全新模式,全類型深水油氣裝備的設計、建造和安裝能力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加快培育海洋能源新質生產力具有重要意義。

    流花11-1/4-1油田二次開發項目由流花11-1和流花4-1兩個油田組成,平均水深約305米,主要生產設施包括1座深水導管架平臺“海基二號”、1艘圓筒型FPSO“海葵一號”,計劃投產開發井32口,高峰日產油約2700噸,油品性質為重質原油。

    流花11-1油田是我國第一個深水油田,1996年3月建成投產,推動當年我國海上原油產量首次突破1000萬噸。近年來,隨著礁灰巖油田開發技術的持續突破,中國海油開展油田綜合調整項目研究,推動油田群可采儲量和采收率大幅提升,開采壽命延長30年。流花11-1油田與流花4-1油田聯合開發,迎來了二次開發的機遇。

    按照常規模式,深水油氣田開發一般采用“水下生產系統+浮式生產裝置”,但成本較高且技術難度大。“項目團隊從技術、經濟、國內產業鏈建設等多方面進行論證比選,采用干式開發技術代替水下開發方式,采用自研多點系泊系統代替單點系泊系統,開創‘深水導管架平臺+圓筒型FPSO’開發模式,建成兩大亞洲第一、世界領先的‘國之重器’。”中國海油深圳分公司副總經理袁瑋介紹。

    “海基二號”總高度達428米,總重量超5萬噸,是亞洲最高最重的海上原油生產平臺。平臺搭載原油工藝和外輸系統、生產水處理系統及電力供應系統等300余套設備,可實現遠程水下井口控制、智能油氣開采、臺風遠程生產等功能。為更好應對深海極端惡劣環境,平臺還針對性設計配備了深水導管架數字孿生健康管理系統,可全方位監測導管架的環境載荷和結構響應,顯著提升深水油氣生產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海葵一號”總高度近90米,總重量約3.7萬噸,最大儲油量6萬噸,每天可處理原油5600噸。作為原油處理、存儲與外輸的關鍵裝備,“海葵一號”由60多萬個零部件構成,結構極其緊湊,按照南海百年一遇惡劣海況設計,可連續運行15年不回塢。“海葵一號”為全球首個集成海洋一體化監測、船體運動與系泊數字孿生、三維可視化管理等近10套數智化系統于一身的圓筒型FPSO,可在臺風期間實現遠程遙控生產。

    近10年,全球70%至80%的新油氣田發現在海洋,其中近三分之二集中在深水區。我國深水油氣勘探開發仍處于初期階段,增儲上產前景廣闊。流花11-1/4-1油田二次開發項目建設歷時近4年,中國海油聯合國內40多家先進制造業企業,成功攻克一系列技術難題,形成S420級超強度鋼、高韌性永久系泊聚酯纜繩、自研中央控制系統等實現3項世界首創技術和15項關鍵技術國內首次應用,工程質量、安全、進度等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使我國具備了根據不同海域、不同油田,自主設計制造不同類型深水油氣裝備的能力。

    中國海油總經理周心懷表示:“該項目是亞洲首個采用‘深水導管架平臺+圓筒型FPSO’開發模式的油田,公司成功攻克多項關鍵核心技術,在推動億噸級深水油田煥發新生機的同時,大幅降低工程建設和生產成本,為高效開發類似深水油氣田貢獻了中國方案。”

    本站文章如未標明來源,均為本站編譯、編輯或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來自“龍de船人”,違者必究。

    為您推薦

    關注微信
    微信掃一掃關注我們

    微信掃一掃關注我們

    返回頂部
    韩国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