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游艇業陷入低谷
“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全球游艇行業規模萎縮了30%。”國際游艇碼頭行業協會主席Roberto Perocchio表示,歐洲游艇行業的衰退更為嚴重,有些企業不得不裁員70%。根據歐盟一份關于休閑船艇產業競爭力的研究報告,歐洲新艇注冊數量比危機爆發前少了40%。在過去10年間,歐洲游艇船東的平均年齡從45歲增長至55歲。這意味著很少有新的消費者進入游艇市場。
他分析認為,在經濟蕭條期間,大量二手艇涌進市場。這吸引了許多新艇的潛在買家轉而購買二手艇,導致新艇零售市場價格下跌,破壞了游艇市場的平衡。即便是超級游艇(總長在30米以上)這一特殊領域的發展步伐,也明顯放緩。2007年,全球共有269艘新艇訂單,到2014年訂單數量則下降到122艘。
一些游艇行業歷史悠久的國家受到了極大沖擊。“2010年,國際金融危機及國債負擔問題的影響開始顯現,意大利游艇行業遭受重創。”Roberto Perocchio說,消費能力的降低和奢侈品稅的雙重打擊,使意大利游艇碼頭消失了近4萬艘游艇,營業收入降低了35%,每年的新艇交易量降低了90%。
美國的情況同樣不容樂觀。美國游艇制造商協會代表Nicole Vasilaros介紹說,2010~2015年,美國每年的動力艇銷售量僅為15萬艘左右,是自1980年以來的歷史最低位。不過,市場上也出現了許多積極因素,如美國的GDP 有望在未來幾年保持增長,2016年度動力艇銷售增長率預計為5%~7% ,燃油價格繼續保持在歷史低位。
全球游艇行業的前景如何?對于這個問題,Roberto Perocchio認為,美國強有力的消費群體再次為全球休閑船艇制造業的發展提供了助力。2014年,在北美市場,二手艇與新艇的交易比例發生了變化,可以看出消費者更趨向于購買新艇。這一趨勢逐漸蔓延至其他地區。因此,很多業界人士預測,未來全球游艇市場的發展雖不及以往樂觀,但也不會再繼續下滑。這還得益于新興市場,如亞太地區。
同時,在未來5年,受船齡影響,將有約300萬艘破舊船艇需報廢處理。干倉停泊將越來越受青睞。目前全球共有約8萬個干倉泊位,僅占游艇碼頭容量的3%,其數量今后將保持穩定增長。以租代購、點對點租賃等租賃業務將逐漸發展壯大,多個家庭共用一艘船艇的現象也會越來越多。
中國市場有喜有憂
“在全球游艇行業的大低潮中,中國游艇行業的情況相對較為樂觀。”RobertoPerocchio認為,目前仍有超過300家企業活躍于游艇業界。
這種判斷顯然是有根據的。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六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促進旅游裝備制造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等重大政策的***,使中國游艇行業在頂層設計方面有了具體的舉措。今年10月14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進一步擴大國內消費的政策措施,促進服務業發展和經濟轉型升級,并明確提出探索試點游艇租賃業務。這對未被明確支持而實際上廣泛存在的游艇租賃經營是一個重大利好。
事實上,游艇經濟在各地已呈現新一輪的發展態勢。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船艇分會理事長楊新發分析認為,由于地方政府的支持,目前全國有64個濱水城鎮正在勾勒濱水游艇休閑度假旅游的美好未來,包括珠海三角島海洋運動休閑度假中心、紹興曹娥江游艇俱樂部、恒大海南海花島、湖南橘子洲頭“湘江航游”、寧波月亮灣游艇濱水度假區等廣受矚目的發展計劃。
游艇行業也具備了一定的發展基礎。中國有120多家專業從事游艇設計和建造的企業,中國建造的游艇早已獲得國際市場的認可。游艇碼頭基礎設施、濱水休閑活動以及各種賽事在短時間內有了長足的進步。在出現合伙購艇、游艇租賃模式的同時,業界在金融貿易、保險交易方面進行了許多新的探索。
旅游需求的爆發更是令業界人士鼓舞。楊新發舉例說,從2001年至今,中國旅游消費年年遞增。2015年,國內旅游突破40億人次,出境旅游達1.28億人次,2016年春節7天的出境消費額就達到900億元。“這900億元的海外消費如果有10%流入國內濱水度假服務,再加上海外人士的加入,將產生上百億元的消費規模。這對游艇行業來說將意味著驚人的消費增長!”楊新發說。
但令人尷尬的是,在社會需求開始有所啟動的時期,中國游艇行業的發展卻滑入了低谷。我國開發建設了近百個游艇俱樂部,未能吸引更多的海內外愛好者玩水度假;產自中國的游艇裝備被用于服務國人境外旅游,但同樣的裝備在國內水域航行困難重重;75%以上的游艇建造企業缺乏訂單,退出者比比皆是;游艇展會大幅減少,能夠維持下來的幾乎都在縮水;銷售公司感到行情像踩了快速點剎,突然慢下來了……發展時間不長的中國游艇行業第一次感到深深的迷茫,也有著別樣的困惑。
創新發展做大行業
那么,中國游艇行業該如何走出困境?中外行業專家紛紛對此建言獻策。意大利游艇業內專家表示,政府對游艇行業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這在意大利同樣如此。據介紹,為應對游艇行業的重大危機,意大利游艇產業協會向政府爭取到了多項便利措施。例如,根據2014年11月11日頒布的意大利相關法律規定,凡是滿足功能要求、為游客提供住宿的船只,可納入戶外酒店的范疇,增值稅率從22%降至10%。可見,要從方便開展濱水休閑度假旅游的角度出發,研究和探索相關管理制度和法規。
澳大利亞游艇協會主席Andrew Chapman認為,中國市場面臨最大的挑戰就是沒有足夠的游艇,中國游艇行業應該像澳大利亞一樣,關注規模較大的市場。為了讓更多人接觸航海生活,可以重點發展總長7米左右的游艇這一中端產品市場。同時,要擺脫對會籍模式的依賴,降低入會費,吸納更多船東。此外,還應大力發展海釣、賽事、潛水、海底攝影及各種水上運動項目,充分展現親水生活的樂趣。
“只有讓各方了解到游艇不僅僅是富人的專屬,才能讓這種生活方式更容易走向大眾。”他認為,游艇行業應努力改變政府官員對這個產業的看法,因為它既能帶來經濟效益與稅收,又能成為一種面向市民的高品質休閑娛樂體驗。針對大眾市場進行游艇休閑生活方式的宣傳,是西方國家的普遍做法。健康消費理念的傳播也是必不可少的。
“北美地區全年平均玩船超過1億人次,在用船艇約有2000萬艘。”Nicole Vasilaros分析認為,北美地區擁有一個成熟的游艇市場,完善的產業鏈起到了支撐作用。例如,游艇交易機制和運行模式像汽車、房產一樣得到政府及銀行、保險機構的支持,新船買賣、租賃服務、二手船交易得以高效地完成。
提升建造能力對做大游艇行業具有重要意義。楊新發表示,相關企業要在強大出口能力的基礎上,順應“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的潮流,奮力搶占國際游艇領域的制高點。同時,從社會需求的角度來講,提供更多適合中國人玩水的形式、內容、裝備和設施是大勢所趨,因此游艇行業要走上創新開發、跨界聯動的設計和建造之路。
“正在興起的熱望和夢想對政府、游艇建造、碼頭、俱樂部、金融保險、營銷服務都提出了挑戰;不斷涌動的需求正考驗著游艇行業在供給側進行創新、開拓發展的智慧,有思路才有出路。”楊新發認為,游艇濱水休閑度假旅游可以成為國家新的消費和經濟增長點,可以成為社會民眾高品質旅游娛樂、健身度假的內容,可以成為讓世界了解中國、吸引海外賓客來華旅游娛樂的名片。游艇融入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需要全行業的共同努力。
來源:《中國船舶報》記者 王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