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couao">
  • <xmp id="couao"><menu id="couao"></menu>
    <xmp id="couao">
  • <dd id="couao"></dd><menu id="couao"><menu id="couao"></menu></menu><nav id="couao"></nav>
  • <nav id="couao"><code id="couao"></code></nav>

    中國造船業寒冬里的兩個新希望

    11月的頭兩天,正處在寒冬中的中國造船業迎來了兩個難得的好消息:11月1日,中船集團旗下的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簽下了8條49000噸化學品船大單;11月2日,馬來西亞宣布將從中國引進4艘瀕海任務艦。一民一軍的兩個好消息,對中國造船業可謂是雪中送炭、帶來了久違的新希望。

    中國造船業的縮影:滬東中華與化學品船

    說到滬東中華和化學品船,關心造船業的朋友們應該不會陌生:四個多月前,滬東中華為荷蘭船東Stolt-Nielsen集團建造完工了世界上首艘新一代雙相不銹鋼化學品船,該項目首制船目前已交付船東投入運營,后續船舶也陸續完成建造和試航等工作,即將交付。筆者也曾撰文介紹此項成就背后的酸甜苦辣。

    與上次新聞中的化學品船不同的是:這次的8條化學品船更大,設計方也從芬蘭Delta Marine公司換成了國內的上海船舶設計院,船東則從荷蘭Stolt-Nielsen換成了其競爭對手——挪威的Odfjell。據滬東中華官網透露,這是2016年里滬東中華簽下的首個民船訂單。據悉,滬東中華與挪威船東的談判也并不是一帆風順,船東方甚至早已經訂好了11月1日早上的回國機票。經過滬東中華營銷和設計人員的不懈努力,船東方終于點頭,在11月1日凌晨3點簽署完成了合同全部文件——厚達數百頁的文件要由各方逐項逐頁地簽字確認,實在是得來不易。





    Odfjell集團商務總監莫頓·阿爾布瑞克森、中船貿易公司業務六部高級專務王燕中、滬東中華副總經理遲本斌共同簽署了合同。

    滬東中華今年的表現,可以算得上是中國造船業的一個縮影。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統計,2016年1-9月,中國造船業工業總產值、船舶出口產值、企業經濟效益等數據相對去年同期均出現了下滑;除3、4月份因為中國政府主導的30條40萬載重噸超大型礦砂船大訂單帶來了一波高峰外,其它各月新接訂單量均遠低于去年同期(而去年事實上也并不算什么好光景):





    中國造船業2016年1-9月新承接訂單情況,圖片來自于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官網

    在這樣嚴酷的市場形勢下,以LNG船、豪華郵輪、化學品船等為代表的高端非常規船型就成了造船業賴以求生的救命稻草之一。這些高端非常規船型技術要求高、建造難度大,對規模龐大的中國造船業而言也只有少數企業具備建造能力——硬件大家都不缺(能容納航空母艦的超大船塢中國都有好幾十座),缺的是軟件:精干高效的技術人才隊伍,精確可控的生產管理能力,精益求精的國際市場聲譽……中國造船業的產業升級之路,仍有很大進步空間尚待探索。

    又一例輸出和平的案例:馬來西亞瀕海任務艦項目

    相比于民船,軍船出口無疑更吸引人的眼球。瀕海任務艦項目經馬來西亞官方證實后,再度引發各方關注。不少媒體猜測,出口馬來西亞的這批瀕海任務艦可能與前不久完工交付阿爾及利亞的C28A型護衛艦類似。——如果猜測屬實,那對滬東中華真是個好消息:滬東中華已經圓滿完成了C28A項目的3艘護衛艦,必然是建造同型戰艦的首選。

    但是,滬東中華真的能一家占盡所有好消息么?

    所謂“瀕海任務艦”,雖然名字與美國“瀕海戰斗艦”頗為類似,但從馬來西亞方面對其定位來看,其戰斗力應當比美國“同行”更為孱弱:“取代期目前服役超過40年的炮艇和快速攻擊艇”。那么,馬來西亞海軍“目前服役超過40年的炮艇和快速攻擊艇”是什么樣的呢?

    在東南亞各國海軍中,馬來西亞海軍目前的實力相對還算不錯,主要有:法國建造的2艘“鲉魚”級潛艇、英國建造的2艘2200噸級護衛艦、德國建造的2艘1800噸級輕型護衛艦、意大利建造的4艘600噸級輕型護衛艦、德國建造的6艘1800噸級海岸巡邏艦(僅裝備火炮、無導彈)、法國和瑞典建造的8艘200噸級導彈艇、馬來西亞和英國建造的8艘200噸級炮艇等作戰艦艇。(馬來西亞海軍所謂的“快速攻擊艇”,指的就是上述導彈艇、炮艇以及更小的一些數十噸的小艇。)除此之外,馬來西亞目前正在以“第二代巡邏艦”的名義推進3100噸隱身輕型護衛艦項目。該隱身護衛艦項目由法國DCNS設計(基于“追風”級)、馬來西亞本國造船廠建造。

    馬來西亞海軍“目前服役超過40年的炮艇和快速攻擊艇”,就是一些最大200余噸的快艇。用排水量超過2000噸的C28A輕型護衛艦取代200噸的快艇,從編制和裝備繼承性的角度來看,顯然是不可能的;此外,C28A與“第二代巡邏艦”噸位相當,馬來西亞海軍也沒有必要搞重復建設。所以,這批“瀕海任務艦”不可能是C28A,其建造商應該是滬東中華之外的中國造船企業。

    據新華社報道,在今年4月份的馬來西亞亞洲防務展期間,中船重工曾與馬來西亞莫實得船廠簽署協議,雙方將在馬來西亞國防裝備采購項目開展合作、并著重向馬來西亞政府推進特殊任務船項目。該協議由中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推動簽署,中國國家國防科工局副局長徐占斌、馬來西亞國防部常務副秘書長羅蒂亞、馬來西亞海軍助理參謀長賽義德、海軍計劃部部長薩姆蘇丁等人共同出席協議簽署儀式。中船集團則無此類新聞報道。由此可以推知,“瀕海任務艦”的訂單應當是被中船重工旗下的企業給“吃”了下來。

    中船重工旗下的企業中,近年來有過新建水面作戰艦艇出口實績的有:武昌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其向孟加拉國出口過輕型護衛艦和“德爾喬”級大型巡邏艇、向尼日利亞出口過近海巡邏艦;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其向巴基斯坦出口過“阿茲馬特”級導彈艇。武船重工出口的輕型護衛艦和近海巡邏艦,其噸位、尺寸等均達到了輕型護衛艦的標準,超過了替換“目前服役超過40年的炮艇和快速攻擊艇”的需要,故而可以排除。這樣比較下來,馬來西亞的“瀕海任務艦”也就只剩下了兩個可能的“近親”:一是武船重工為孟加拉國建造的“德爾喬”級大型巡邏艇,二是天津新港船舶重工為巴基斯坦建造的“阿茲馬特”級導彈艇。





    “德爾喬”級大型巡邏艇,長約64米,滿載排水量600余噸,最高航速近30節,續航力約2500海里,裝備2座雙聯裝C-704反艦導彈、1門76.2毫米單管艦炮、2門20毫米“厄利孔”機關炮、2門30毫米6管速射炮,炮火兇狠、續航力強,可以說是為中小國家海軍量身打造的海上巡邏利器。




    “阿茲馬特”級導彈艇,長約60米,滿載排水量近500噸,最高航速約30節,續航力約600海里,裝備2座四聯裝C-802A反艦導彈、1門25毫米雙管艦炮、1門30毫米6管速射炮,火力適中、物美價廉,非常適合擔任中小國家近海巡邏和防御作戰的主力。

    “德爾喬”級大型巡邏艇和“阿茲馬特”級導彈艇“血統”十分親近,二者的船體、動力布局等均源于素有“黃水戰列艇”之稱的母型。可以預見,馬來西亞的“瀕海任務艦”也將續寫“黃水戰列艇”家族的傳奇。包括此次“濱海任務艦”項目在內,中國出口的軍艦基本上都是防御性的。輸出這樣的軍艦,就等于輸出和平。中華民族是一個熱愛和平的民族,中國理應成為輸出和平的典范。在輸出和平的同時,也為寒冬之中的中國造船業送來了一點溫暖,這實在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

    “下餃子”再多,也裝不滿“大鍋”

    11月初的這兩個好消息,為中國造船業帶來了新的希望。但嚴格來說,直接受益的造船企業僅有兩家,而中國現有的造船企業數量百倍于此。無論是LNG船、豪華郵輪、化學品船之類的高端民船,還是“瀕海任務艦”這樣的出口軍艦,對中國造船業而言都是不夠塞牙縫的。即使是軍迷們津津樂道的中國海軍“下餃子”,在中國造船業這口“大鍋”之中,占據的空間恐怕也連十分之一都不到。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中國造船業在國際市場上最大的競爭對手,韓國造船業近日在韓國政府的協調下進一步加大了改革和整合的力度。除了民船領域,韓國造船業在軍艦出口領域也有不小的動作。就在上個月,現代重工與菲律賓簽署了為菲律賓海軍建造2艘2600噸級護衛艦的合同。

    對中國造船業而言,要化解過剩產能、捱過市場寒冬,不能寄希望于偶然,關鍵還是要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那樣,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把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有機結合起來,以新的舉措加快船舶行業整合;不但要把國有造船企業的“兩個衙門”整合起來,更要建立能夠深入指導協調全國造船企業和相關院所的生產、設計和經營工作的新機制,使中國造船業真正做到“全國一盤棋”,全面搶占國際市場競爭的制高點。

    來源:觀察者網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韩国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