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的變化已經很難阻擋中國原油進口上升的趨勢。
國際業務監測機構BMI最新報告指出,2016年冬季的拉尼娜現象導致氣溫低于平均水平,這將推動中國工業、商業和居民的取暖需求增加,尤其是在中國的東北地區和西北地區。為滿足供暖需求,中國原油進口量在11月和12月將持續增長。
拉尼娜現象是指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面溫度持續異常偏冷的現象,與厄爾尼諾現象正好相反。
據《華爾街日報》11月4日報道,因人民幣有貶值預期以及原油以美元計價,預計中國未來數月會大量進口原油,尤其是中國政府的戰略儲備原油。
據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1-9月期間,中國原油日均進口量接近于760萬桶,同比2015年增加了14%。
2010-2015年中國原油進口平均增長幅度僅為7%。其中9月進口原油3306萬噸(折合每天800萬桶),達到2015年12月以來的最高水平,同比2015年增加18%,中國再次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
這與中國地方獨立煉油廠原油進口的增長刺激不無關系,2016年前八個月,僅山東省進口原油就達到2818.6萬噸,比2015年同期增加3.4倍,進口平均價格為2062.9元/噸,下跌13.7%。
8月山東省民營企業進口原油達到277萬噸,激增9.3倍,占進口總量的81.3%;國有企業進口為59.1萬噸,增長4.6%,占進口總量的17.3%。東盟、俄羅斯、剛果和巴西成為四大進口來源地,進口量合計占同期山東省原油進口總量的58.6%。
據濟南海關的數據表示,山東省進口原油除了一般貿易模式占66.3%,8月增長了三倍。另一個變化是,加工貿易進口業務在穩步開展,其中保稅監管場所進出境方式進口原油100萬噸,占29.4%;加工貿易方式進口14.8萬噸。2015年同期此種方式并沒有無進口。
10月,中國原油進口降至2879萬噸原油(折合每天680萬桶),為1月以來的最低水平,較上年同期進口量增加9.3%。
BMI在報告中稱,中國10月原油進口下降主要是由于商業儲存空間被填滿,當時許多煉油廠希望利用價格較低的機會囤積原油,而且一些煉油廠正在進行設備維護工作。據其估計,根據中國的60天緊急石油儲備目標計算,中國還需要進口至少3億噸左右的石油。
來源:界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