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船舶新聞 于 2016-11-18 11:15 編輯
當前需求已落,生產仍旺,中國大的存量需求和微增量需求,將是散貨運輸市場的壓艙石,美國侯任總統特朗普正在考慮建立一個基礎投資建設銀行,由此興起的發達國家更新潮可能會成為散貨運輸市場再來一波小高潮。
BDI指數于11月17日已反彈至1231點,與我們講的散貨市場先調整、可能也會先復蘇的觀點一致,也與船隊供給缺乏彈性,只要需求增速大于船隊增速就上漲有關。但經研中心計算的BDI指數盈虧平衡點在1500多點,市場運力過剩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目前屬于“中國故事”的大宗商品微牛市是否能找到接力棒,我們仍需觀察市場情緒和基本面,國際航運股票的大漲顯然不具有持續性,但BDI的大幅上漲為我們船廠已技術完工的散貨船能夠順利交付和轉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由中船重工經研中心發布的中日韓三國造船供給側景氣指數顯示,三國景氣指數自2016年4月以來進入同步下降階段,中國連續兩個月進入了 “極度不景氣區間”,而日本從2015年12月的高點115.6點(強景氣區間的下沿),經歷了連續十一個月的下滑,十月份徹底進入了“極度不景氣”區間,韓國進入2016年以來出現斷崖式下跌,已連續八個月處于“極度不景氣”區間。三國景氣指數的再次同步下降,也說明了目前航運船東的心態,遠離船廠是實現復蘇的可能途徑,通過二手船抄底要比買“期船”更靠譜。

2016年10月,中國造船供給側景氣指數(CTSI)為68.9,30艘VLOC的刺激作用逐漸消退,手持訂單逐漸消耗,中國船廠恐怕又要經歷一輪市場殘酷的去產能;日元前期的大幅升值和手持訂單依然充足使日本船企被動兼主動的收縮接單力度,日本新接訂單的驟降拖累日本造船供給側景氣指數(JTSI)下降,10月份為70.8,徹底進入“極度不景氣”區間;韓國造船供給側景氣指數(KTSI)繼續下跌,10月份KTSI為54.2,再創1999年以來(指數可追溯范圍內)景氣指數最低值,韓國政府于10月31日出 臺的《造船產業競爭力強化方案》內容極具可操作性,為KTSI可預期的反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船重工經研中心已對方案進行了譯編和解讀,歡迎咨詢)。
另外,我們利用峰值法得到的產能利用率顯示2016年10月,中日韓三國造船產能利用率分別為63.3%、75.6%、78.9%。三國產能利用率再次進入同步下降階段,受全球航運市場不景氣影響,船東接船意愿不強,各國船舶交付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來源:中船重工經濟研究中心 譚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