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couao">
  • <xmp id="couao"><menu id="couao"></menu>
    <xmp id="couao">
  • <dd id="couao"></dd><menu id="couao"><menu id="couao"></menu></menu><nav id="couao"></nav>
  • <nav id="couao"><code id="couao"></code></nav>

    中國船舶協會秘書長:國家隊仍是新船型研發主力

    克拉克松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新接訂單量1503萬載重噸,占全球份額37%,中國是造船大國但還不是造船強國,尤其是“雙高”船舶(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接單能力不足。

    受到國際航運市場低迷影響,船舶企業近年來不斷面臨重整甚至破產,上個月韓國政府也剛剛通過了針對國內三大造船企業的重整方案。對于國內船舶工業而言,則面臨結構性產能過剩、低端產能過剩以及技術實力不高等問題。

    11月17日,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秘書長金鵬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國內的造船企業要想更好參與國際競爭,需要重視價格、技術和服務三個方面的能力提升。

    雖然面臨國內勞動力成本上升,但是相比日韓而言,國內船企在價格上仍有較強的競爭力;在技術上,一些高技術船舶國內以前是造不了的,或者是要依靠國外的設計方案,不過近年來都有了較大提升。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11月16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十個月,國內造船企業三大指標同比下降,51家重點監測的造船企業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訂單以及手持船舶訂單分別同比下降12.5%、7.5%和20.6%。

    船舶企業經濟效益也出現了下滑。前十個月,船舶行業94家重點監測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610億元,同比下降6.2%;利潤總額30.6億元,同比下降13.2%。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船舶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已進入最后評審階段,年內有望正式發布;其中的重點任務就包括化解造船產能過剩、推進行業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等。

    金鵬認為,對于中國船企最需要做的是主動設計能夠引領市場需求,符合未來發展趨勢的船型。“這幾年在設計新船型方面有進步,中船集團、中船重工以及民營船企都在做預先研發,試圖從前端提升自身競爭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從造船大國轉變為造船強國”。

    預先研發是船企服務能力的一部分,包括前端的概念設計和后續的運營維護,這是追趕日韓等造船強國的重要著力點,提升空間很大。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船舶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初稿提出,到2020年,中國的高技術船舶、海洋工程裝備及關鍵配套設備制造能力明顯增強,進入世界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先進國家行列,成為世界上主要的配套設備制造國等目標。

    金鵬表示,新船型研發的主力仍然是國家隊。“民營船企以前沒有研發中心,現在已經有不少成立了研發中心,但是由于近幾年船舶市場不好,民企的技術中心圍繞接單來運轉,長遠的基礎性研究還是依靠國家隊”。

    從日本的經驗看,研究機構多設在船廠,如果船廠要開發某一市場,會在一兩個船型上重點研發,研發成功很可能成為市場新的引領。“目前國內的造船科研體制與國外還有差距,需要機制更靈活的企業能否在這方面進行更多投入。但這種趨勢還不太明顯。”金鵬說。

    在新船型開發方面,豪華郵輪目前正炙手可熱,但是豪華郵輪制造難度大,造價高,讓眾多造船企業望而生畏。最新的例子是,三菱重工由于商船業績不斷惡化,建造兩艘豪華郵輪巨虧23億美元,被迫放棄了豪華郵輪建造業務。

    “從市場需求來看,很多在用的三大傳統船型(散貨船、集裝箱船和油船)都已封存,但是在用的豪華游輪卻不夠。因為在用船舶跟不上游客的增長,豪華郵輪的市場空間仍然存在,所以各大船企都會對此非常重視。”金鵬解釋說。中船集團已與美國嘉年華集團等多方簽署合作意見書,建造首艘國產大型豪華郵輪。

    不過,金鵬也向記者指出,即便是傳統三大船型,也有適應新的技術發展趨勢進行改進的空間,“例如,現在講智能船舶,它的自動化程度很高,可以計算出在航行途中以最經濟、環保的方式進行運輸,雖然仍是傳統的貨物運輸,但是仍然存在進一步發展的空間”。

    來源:界面新聞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韩国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