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國際油價崩盤撼動了全球市場。對于石油戰,從一開始便有一個問題沒有講明白:是OPEC對決俄羅斯,還是OPEC對決和美國,或者是OPEC之間?
不過這一切都不重要了,看不到輸家,也沒有贏家。
掌握全球4成原油供應的OPEC(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ies,石油輸出國組織)正在廢除2014年實施的自由生產政策,以恢復其傳統的油價決定者角色。持續兩年的低油價重創了這些大型產油國的經濟,促使它們擱置分歧。沙特受低油價的沖擊尤為嚴重,該國已啟動了一系列痛苦的經濟改革和財政緊縮措施。
昨晚,在各界一片質疑聲中,OPEC終于達成8年來首度減產協議,解決全球原油供應過剩和證明OPEC自身公信力的需求,此舉帶動國際油價狂飆近9%沖破50美元大關。這或許預示著低油價時代成為歷史。
根據OPEC達成的協議,11個參加減產的成員國總計減產116.6萬桶/天。
盡管分析師認為僅靠OPEC減產,短期內不足以消化全球過剩原油,但此舉有望帶動非OPEC產油國加入減產行動,尤其是俄羅斯等大國。
高盛(Goldman Sachs)預測,若OPEC順利減產,俄羅斯配合凍結產量,明年上半年油價將重回每桶55美元。
減產概要:
OPEC日產量由3380萬桶降至3250萬桶
沙特:每日減產近50萬桶
科威特、卡塔爾、阿聯酋:每日減產30萬桶
伊朗:伊朗將產量凍結在接近每天380萬桶
非OPEC國家
俄羅斯、阿曼、墨西哥:減產總額約為每天49.5萬桶
在談判過程中,沙特軟化立場,伊朗獲得特殊待遇。
伊朗石油部長Bijan Namdar Zanganeh周三在維也納對記者表示,OPEC將把日產量降至3250萬桶。這一結果說明沙特阿拉伯作出了讓步,對伊朗實施特殊待遇,允許其繼續增加產量。
此外,OPEC在新聞稿中表示,與主要的非OPEC產油國達成一致,由后者減產60萬桶/天。
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PDVSA)在其推特賬戶上表示,該國石油部長Eulogio Del Pino稱產油國將于12月9日舉行會議討論執行減產。
OPEC已拿出了對策。不過,關鍵在于細節,該協議的成敗取決于各方是否遵守減產。盡管協議達成已推高原油價格,但歐佩克需要讓持懷疑態度的石油市場確信,它可以真正落實這一協議。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敲定了一個限制原油供應的協議。在各界一片質疑聲中,解決全球原油供應過剩和證明OPEC自身公信力的需求,促使該組織達成了8年來的首個減產協議。
國際油價周三暴漲9%,創9個月最大漲幅,受OPEC達成8年來首個減產協議的消息推動。
紐約WTI大漲9.3%,紐約商業交易所1月份交割WTI上漲4.21美元,至49.44美元/桶,是10月27日以來最高收盤價,總成交量是100日均值的兩倍多;倫敦ICE歐洲期貨交易所1月份交割布倫特期貨(周三到期)上漲4.09美元,至50.47美元/桶,漲幅8.8%。
OPEC將把日產量降至3250萬桶,協議從2017年初生效,有效期6個月;OPEC達成的協議還呼吁非OPEC產油國將日產量削減大約60萬桶。
沙特軟化立場伊朗獲特殊待遇
伊朗石油部長Bijan Namdar Zanganeh周三在維也納對記者表示,OPEC將把日產量降至3250萬桶。這一結果說明沙特阿拉伯作出了讓步,對伊朗實施特殊待遇,允許其繼續增加產量。
分析師解讀
Energy Aspects Ltd.首席石油分析師Amrita Sen表示,這份協議會讓那些質疑OPEC的人閉嘴;OPEC希望降低市場庫存水平。
“價格反應積極,但細節是魔鬼,”德國商業銀行分析師Carsten Fritsch表示,“我們需要等待各國減產的配額,看看這份協議是否可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