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船一般常用兩種破冰方法,當冰層不超過1.5米時,多采用“連續式”破冰法。主要靠螺旋槳的力量和船頭把冰層劈開撞碎;如果冰層較厚,則采用“沖撞式”破冰法。沖撞破冰船船頭部位吃水淺,會輕而易舉地沖到冰面上去,船體就會把下面厚厚的冰層壓為碎塊,如此周而復始。
破冰船的長寬比例同一般海船大不一樣,縱向短,橫向寬,這樣可以辟開較寬的航道。現代破冰船船頭外殼用至少5厘米厚的鋼板制成,里面用密集的型鋼構件支撐,船身吃水線部位用抗撞擊的合金鋼加固。
1864年,俄國人將一艘小輪船“派洛特”號改裝成世界第一艘破冰船。北半球很多國家都裝備有破冰船,一些靠近北極的國家還擁有專門的極地破冰船。俄羅斯、美國、加拿大、日本、芬蘭等國都擁有自己的破冰船,我國的“雪龍”號也是極地破冰船。
中國破冰船
“雪龍”號極地科考船
是在購進的烏克蘭破冰船基礎上改進而來,1994年服役,已完成多次南極航行。“雪龍”號長167米,寬22.6米,深13.5米,吃水9米,滿載排水量21025噸,最大航速18節,續航力20000海里。主機13200千瓦,載重10225噸。
“雪龍”號裝備先進導航、定位系統,有能容納2架直升飛機的平臺和機庫。連續破冰厚度1.1米,設有海洋物理、化學、生物、氣象和潔凈實驗室200平方米,配備先進大洋調查設備。可搭載80名考察人員赴極地工作。裝備聲納、自動采水和高分辨衛星云圖系統,隨船直升機2架。
俄羅斯破冰船
“北極”級(Arktika)核動力破冰船
是世界上最大的破冰船(左圖上),首艦1985年服役。可在北極圈內深水海域使用,破冰厚度2米。共建4艘,全長159米,寬30米,排水量25000噸,設計破冰厚度2.8米,總功率為75000馬力,編制138人。“北極”級是第一艘到達北極點的水面艦船。
Taymyr級大型核動力破冰船
船體由芬蘭建造,共建造2艘,1989—1990年服役。全長150.2米,寬29.2米,吃水9米,滿載排水量23460噸,編制110人,裝備1臺反應堆功率48000馬力,航速22節。裝備1架卡-32直升機,可持續破1.8米厚冰。
Kapitan Nikolayev級破冰船
由芬蘭建造,共3艘,1978—1981年服役。全長129.4米,寬26.5米,吃水8.5米,滿載排水量14917噸,航速19節,續航力10500海里/16節,裝備1架卡-32直升機。
Kapitan Sorokin級大型破冰船
由芬蘭建造,共2艘,全長138米,寬30.5米,吃水8.5米,滿載排水量17000噸,航速19節,搭載1架卡-32直升機。
Magadan級破冰船
由芬蘭建造,共2艘,1982-1983年服役。全長92米,寬21.4米,吃水6.5米,滿載排水量6210噸,航速16.5節,續航力15000海里/16節。
Moskva級破冰船
由芬蘭建造,共3艘,1960—1969年服役。全長122.2米,寬24.5米,吃水10.5米,滿載排水量15360噸,航速18節,續航力20000海里/14節,裝備2架卡-32直升機。
Yermak級破冰船
由芬蘭建造,共3艘,1974—1975年服役。全長134.8米,寬26米,吃水11米,滿載排水量20241噸,航速19.5節,續航力40000海里/15節。
芬蘭破冰船
Karhu級破冰船
共建3艘,芬蘭2艘,愛沙尼亞1艘,1986—1987年服役。全長99米,寬24.2米,吃水8米,滿載排水量9200噸,編制28人,柴電動力功率48000馬力,航速18.5節。
Tarmo級破冰船
共建3艘,芬蘭1艘,其余分別轉讓給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全長85.7米,寬21.7米,吃水7.3米,滿載排水量4890噸,編制45人,柴電動力功率12000馬力,航速17節,續航力7000海里/17節。
Urho級破冰船
共建2艘,1975-1976年服役。全長104.6米,寬23.8米,吃水8米,滿載排水量9500噸,編制47人,柴電動力功率48000馬力,航速18節。
加拿大破冰船
1100型破冰船
是加拿大海上警衛隊破冰船,共建6艘,1986—1987年服役,全長83米,寬16.2米,吃水5.8米,滿載排水量 4662噸,編制25人,柴電動力功率15000馬力,航速16節,續航力6500海里/15節。裝備1架貝爾206型直升機。
1200型破冰船
共建4艘,1978—1988年服役,全長98.1米,寬19.1米,吃水7.1米,滿載排水量8180噸。
1300型破冰船
共建造1艘,1969年服役,全長119.6米,寬24.4米,吃水9.8米,滿載排水量14500噸。
Terry Fox級遠洋破冰船
共建1艘,全長88米,寬17.8米,吃水8.3米,滿載排水量7100噸,全柴動力功率23200馬力,航速16節,續航力1920海里/15節。
美國破冰船
Healy號(WAGB-20)破冰船
1997年下水,1999年服役。船長128米,寬25米,吃水9.8米,最大航速18節,滿載排水16700噸,是美國最大的破冰船,主要作為高緯度科學研究平臺和執行冰區護航任務。
Polar級極地破冰船
共建造2艘,1976—1978年服役。全長121.6米,寬25.6米,吃水9.8米,滿載排水量13190噸,編制134人,燃氣動力率81000馬力,航速20節,續航力28275海里/13節,裝備2架直升機。
日本破冰船
白瀨號(AGB-5002)破冰船
1982年服役。滿載排水量17600噸,長134米,寬28米,吃水9.2米,動力30000馬力,航速19節,續航力25000海里/15節,艦員170人,搭載3架直升機,可載運1000噸貨物。
富士號(AGB-5001)破冰船
1965年服役,排水量5250噸,航速17節,破冰厚度0.8米,長100米,寬22米,吃水8.1米,編制200人,貨運能力500噸。
瑞典破冰船
Atle級破冰船
滿載排水量9500噸,四軸推進,航速19節。
德國破冰船
極星號(Polarstern)科考破冰船
來源: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