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couao">
  • <xmp id="couao"><menu id="couao"></menu>
    <xmp id="couao">
  • <dd id="couao"></dd><menu id="couao"><menu id="couao"></menu></menu><nav id="couao"></nav>
  • <nav id="couao"><code id="couao"></code></nav>

    渤海鋼鐵系千億債務償還方案仍未出爐 難愈信用創傷


    如果評選2016年鋼鐵業最具影響力事件,雖有寶鋼、武鋼合并的大事件,但渤海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渤海鋼鐵”)的債務危機,同樣算得上熱門。

    自2010年組建,到2016年分拆,這家天津本地的國有鋼鐵集團存在不過6年。但負債1920億元的消息,卻讓這家企業一夜成名。為化解危機,渤海鋼鐵在4月底一分為五,曾躋身世界500強的“渤海鋼鐵”正式宣告成為歷史,但如何償債,卻一直未能明確。12月1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與渤海鋼鐵有關的天津多位權威人士處了解到,渤海鋼鐵的債務解決方案,目前仍未出爐,“我們也都在等”。

    不過,對渤海鋼鐵這個龐然大物來說,巨額債務顯然是不斷累積的一個結果。《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這種累積,既有來自行業環境的蕭條,也有內部管理的問題……

    一場北風,就可以將天津的霧霾吹散。但對位于這座城市的渤海鋼鐵來說,籠罩已久的債務沉疴,仍未等來化解之策。

    12月1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渤海鋼鐵內部獲悉,自2016年初爆出債務危機來,渤海鋼鐵的債務解決方案仍未出爐。2016年4月,渤海鋼鐵被正式拆分,天津鋼鐵集團等4家國企重新各自獨立。此次拆分距離渤海鋼鐵組建成立不到6年時間。

    幾乎同時,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公國際”)在一份報告中稱,天津市國資委成立渤海鋼鐵債權人委員會,由105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債權人和類金融機構債權人組成,涉及金額1920億元。

    在一位市場機構人士看來,這種拆分也將影響渤海鋼鐵近兩千億元債務的化解,“各自的債各自領走,這樣的好處就是可以單獨處理,操作起來相對簡單些”。

    相比公司的運營情況,一位天津鋼鐵業內權威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受渤海鋼鐵債務危機沖擊,目前,金融機構的顧慮并未消減,有些企業能按時還款,但還是遭銀行抽貸,“抽貸造成企業資金緊張,在原材料采購等方面都有影響”。

    牌匾仍在車輛不絕

    入冬后,進出馬場道74號的車輛依舊絡繹不絕,“渤海鋼鐵集團”的牌匾依舊懸掛在此。只是“分家”后,這個小院內的主角已大變樣。

    在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交流中,對于是否已是空殼的問題,渤海鋼鐵人士并不避諱,“差不多,可以這樣說,就一個小院,其他分開和我們沒關系了。”

    當年同在集團之下時,4家子公司的關系又如何呢?

    資料顯示,2010年7月,渤海鋼鐵正式掛牌。公司的組建方式是由天津市國資委出資,天津鋼管集團、天津鋼鐵集團、天津天鐵冶金集團和天津冶金集團等四家國有鋼鐵企業分別作為渤海鋼鐵的子公司,資產全部劃入渤海鋼鐵,進行注冊成立。

    談到重組初衷,天津市鋼鐵工業協會(以下簡稱“天津鋼協”)一位負責人表示,“也是一個戰略上的思考,集團效應,形成核心競爭力。”

    在2014年《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排名中,渤海鋼鐵以35795.6百萬美元的營業收入成功入圍世界500強“俱樂部”第327位,居國內鋼鐵企業第5位。

    然而,在一位與天津鋼管集團方面打了多年交道的經銷商看來,在渤海鋼鐵系統內,各個子公司都是獨立運營,他們的生產經營多是各自為戰,缺乏統一協調。

    金聯創市場分析師弭澎琦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渤海鋼鐵并沒有解決子公司同業競爭關系,不利于在做大的同時做強,反而會不斷增加企業負擔。

    償債方案尚未出爐

    4月21日,天津鋼管集團發布公告,根據《天津市人民政府關于拆分渤海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和所屬四家核心企業的批復》(津政函[2016]42號),天津市人民政府原則同意拆分渤海鋼鐵集團和所屬四家核心企業。

    今年4月初,在對天津鋼管集團的跟蹤評級報告中,大公國際稱:2016年,渤海鋼鐵集團出現債務困境,下屬子公司天津天鋼集團及天津冶金集團陸續出現貸款逾期問題。

    大公國際在報告中稱:天津市國資委成立渤海鋼鐵集團債權人委員會,由105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債權人和類金融機構債權人組成,涉及金額1920億元。渤海鋼鐵集團涉及債務金額巨大且出現貸款逾期,區域金融風險有所上升。

    4月底,成立不到6年的渤海鋼鐵正式拆分。“債主要是他們欠的,不是我們欠的,渤海鋼鐵就一百多人欠什么債,都是原來四家欠的。”渤海鋼鐵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直言。

    值得注意的是,4月21日,經營狀況最好的天津鋼管集團,在行政管理和股權關系上從渤海鋼鐵中完全脫離出來,天津鋼鐵集團、天津天鐵冶金集團和天津冶金集團三家債務負擔最重。

    12月上旬,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包括渤海鋼鐵、天津鋼協在內的多位人士表示,方案一直沒有出來,目前是各大企業在承擔各自債務。

    信用“創傷后遺癥”

    對于未來,一位仍留在渤海鋼鐵總部的人士坦言:“我們目前也不確定,企業想開展業務,但沒有資本,銀行賬號甚至被封掉過幾次。”

    對分拆后運營狀況時,一位天津冶金軋一鋼鐵集團的人士透露:“生產上,基本沒有受到影響。”但他也承認,渤海鋼鐵的債務問題,已然是國內鋼鐵行業的一個大事件。

    而來自天津鋼協的人士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直言,“實體沒有影響,但名聲不好,很難開展工作。”他認為,金融機構對渤海鋼鐵系的企業,多少有抵觸情緒。

    據媒體報道,在渤海鋼鐵債務危機爆發后,“一些外資銀行開始抽貸,影響到了我們的年度計劃。”天津鋼管副總經理溫德松介紹。

    弭澎琦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鋼企債務的積累,源于投資刺激下,鋼企不斷通過借貸擴張,但產能的過剩,卻將他們拖入泥沼。

    以天津鋼鐵集團為例,2013年之前,其新建兩座兩個電爐、一個高爐、一個燒結,資金多來自金融機構貸款,由渤海鋼鐵提供擔保。行業人士估計,這些設備耗資四五十億元。但現實卻是鋼鐵行業自2012年開始下滑,這也讓經歷擴展的企業,在償債上遇到麻煩。

    據中鋼協數據顯示,中國鋼鐵行業銷售收入利潤率從2007年的7.26%降至2011年的2.42%,到2012年僅為0.04%。此后一直下滑,到2015年為-2%。

    大公國際對于天津鋼管集團的債券評級報告披露,截至2015年6月末,公司有息債務主要集中在一年以內,未來一年內到期債務為265.72億元,占總有息債務的72.35%,總資產負債率83.42%。

    在天津鋼協另一位負責人看來,“這是全國各地的普遍現象”。而中鋼協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大型鋼企2015年平均資產負債率為70.06%,債務總規模達3.27萬億元。

    不過,這顯然不能消除金融機構的顧慮。前述天津鋼協人士透露,“這個事出來以后,首先是精神層面,另外就是好的(企業)給錢還貸,但到期了就抽貸了,銀行也怕將來還不上。”

    不過,相比于行業大環境,在渤海鋼鐵存續期間,內部管理暴露的問題,可能也讓金融機構忌憚。今年6月,天津紀檢監察網披露市委巡視組反饋情況:渤海鋼鐵存在“以鋼吃鋼”,一些領導人員利用職權和掌握的資源設租尋租,圍獵國有資產等問題。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韩国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