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能源結構稍有變化,油價預期優于2016
據BP2016年能源展望,2015年總的能源消耗為12730百萬噸油當量(Mtoe),到2025年將會達到15720 Mtoe,年均增速為2%。其中,化石能源消耗占比微降,核能、可再生能源、生物能源等新型能源消費提速,高于平均增速。雖然整體能源結構并未發生大的變化,但是國際石油目前仍然面臨供過于求的“窘境”。
2016年年末,OPEC減產協議終于達成,不僅讓國際油價走出了一波翹尾行情,更有望助力油價在2017年迎來開門紅。普遍認為2017年的情況要優于2016年,油價或將在53~58美元之間。EIA署長Adam Sieminski表示,到2017年年底,(油價)可以到55美元到60美元之間。隨著油價趨緩,以及開發成本下降,油氣開發市場似乎又回歸了一些熱情。從目前發布的各大能源公司2017年資本支出展望來看,與2016年相比均呈增長趨勢。
全球能源結構變化(來源:BP2016年能源展望)
2、海工市場持續低迷,細分市場仍存機會
2017年預計海洋工程裝備市場將持續低迷,但與2016年相比仍會小幅增長,全年成交量在70億美元、110座/艘左右。在海洋工程裝備市場總體低迷的大格局下各型裝備表現將會出現較大差異,預計鉆井裝備一蹶不振,生產裝備有望出現增長,海洋工程船表現平平。另一方面,隨著清潔能源得到重視和海洋開發提速,一些天然氣利用裝備和新興能源開發裝備將會得到發展。
“
成本下降可刺激部分項目開發
需要注意的是,當前環境下油氣開發部分剛性成本(供應鏈成本、人力物料成本)將逐步被壓縮,意味著項目成本油價也將隨之下降。可將50%海洋油氣開發項目具備可行性的油價水平定義為開發平衡點。對比克拉克松在2015年和2016年的成本預測,開發平衡點由70美元/桶下調到了60美元/桶。預計2017年開發成本降幅將超過30%,而開發平衡點也將持續下調。若一些推遲的海洋油氣開發項目重新上馬,考慮到鉆井裝備和海工船的利用率處于較低水平,率先收益的應該是FPSO、半潛式生產平臺等生產裝備。
“
環境問題推動天然氣應用及相關裝備發展
隨著溫室氣體排放要求日趨嚴格,對于清潔能源的需求逐漸增多。天然氣在能源消耗中的比重也呈大幅增長趨勢。據克拉克松預測,海洋天然氣開發裝備將會比海洋石油開采裝備率先恢復。尤其是FSRU裝備,由于其具有節約成本,與陸上設施相比更具有靈活性,可以滿足季節性和臨時需求等優勢,從中短期來看在亞洲及中東的需求將會保持增長趨勢。
LNG-FSRU
新型能源加速發展帶動相關裝備需求
核能、可再生能源、生物能源等新型能源消費提速,高于平均增速。海洋相關新型能源開發裝備包括浮式核電站、風車安裝平臺、波浪能/潮汐能/溫差能利用裝備、海洋生物質能的培植/采收/轉化裝備等將得到機會。雖然目前海洋資源里只有油氣資源真正實現了商業運營開采,但是隨著新型能源開發利用加速,未來再出現第二個海洋資源開發產業鏈也未必不可能。
來源:中船重工經濟研究中心 徐曉麗,張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