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couao">
  • <xmp id="couao"><menu id="couao"></menu>
    <xmp id="couao">
  • <dd id="couao"></dd><menu id="couao"><menu id="couao"></menu></menu><nav id="couao"></nav>
  • <nav id="couao"><code id="couao"></code></nav>

    江蘇繪就海洋經濟發展路線圖 打造”一帶兩軸三核”

    為加快江蘇省海洋經濟強省建設,省政府辦公廳日前發布了《江蘇省“十三五”海洋經濟發展規劃》:到2020年,江蘇省初步建成海洋經濟強省,海洋生產總值力爭達到1萬億元。“十三五”江蘇省萬億海洋經濟將如何布局?記者采訪了省海洋與漁業局局長湯建鳴。

    “海洋經濟被稱為藍色經濟”,湯建鳴說。他向記者提供了一組數據:“十二五”期間,全省海洋生產總值由“十一五”末的3551億元增至6406億元,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由8.6%提升至9.1%,年均增長12.5%,高出同期全省GDP增速3個百分點,占全國海洋生產總值比重由9.0%提升至9.9%。江蘇海洋產業在多方面領先全國:全省海洋工程裝備產品數量和產值約占全國1/3,海洋船舶造船居全國首位;海上
    風電規模全國居首;海洋沿海沿江億噸大港數、貨物吞吐量均居全國第一。

    根據規劃,“十三五”期間江蘇省將重點打造“一帶兩軸三核”,在形成海洋重大生產力布局上實現新突破:“一帶”即以沿海地帶為縱軸、沿長江兩岸為橫軸的“L”型海洋經濟發展帶;“兩軸”,即沿東隴海線海洋經濟成長軸和淮河生態經濟帶海洋經濟成長軸;“三核”為連云港、鹽城、南通三個節點城市。







    江海聯動:

    提升“L”型海洋經濟發展帶能級

    提升沿海經濟發展能級。湯建鳴介紹說,依托豐富的海洋資源、較好的產業基礎以及港產城聯動優勢,“十三五”江蘇省將大力發展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等海洋新興產業,加快提升海洋漁業,積極發展海洋運輸、海洋旅游、海洋商務等海洋服務業。優化陸海、江海資源配置,引導資本、人才、技術向沿海地區流動。推進港產城聯動發展,建設以區域中心城市為支撐、沿海綜合交通通道為樞紐、臨海城鎮為節點的新興城鎮化地區,建成一批臨海特色小鎮。

    提升沿江海洋經濟支撐帶。結合推進蘇南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實施跨江融合發展,強化南京、蘇州、南通、泰州、常州、鎮江、揚州等中心城區和太倉、靖江等重點節點功能。整合沿江港口資源,此次也寫入省“十三五”海洋經濟發展規劃,湯建鳴介紹,“規劃強調將推進沿江石化優質過剩產能向沿海、蘇北地區轉移,騰出發展空間,留足生態空間,守護長江兩岸良好生態。”

    培育“兩軸”:

    推動腹地海洋經濟成長

    培育沿東隴海線海洋經濟成長軸。湯建鳴表示,“通過這一條軸,可以將徐州淮海區域中心城市和連云港沿海臨港城市的區位優勢發揮出來,拓展江蘇海洋經濟發展戰略腹地,將沿東隴海線經濟帶打造成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重要增長極和江蘇省海洋經濟成長軸,推動海洋產業的內陸經濟支撐帶向中亞延伸,將連云港建成我國沿海新型臨港產業基地。”

    培育淮河生態經濟帶海洋經濟成長軸。根據《規劃》,江蘇省將啟動實施淮河出海二級航道和濱海港10萬噸級航道工程。淮安可作為運河與淮河交匯的物流樞紐功能,以低成本運輸貫通南北、連接東西。發揮鹽城組合港河海聯運優勢,實現淮河航道與淮三角各海港無縫對接,建設沿淮公、鐵、水、管綜合運輸體系,促進淮河沿岸地區一體化發展,拓展江蘇海洋運輸腹地范圍,為江蘇海洋產業發展打開新空間。

    做強“三核”:

    促進海洋經濟升級集聚

    南通、鹽城、連云港3個沿海城市,“十二五”末的海洋生產總值分別達到1684億元、914億元、642億元。省“十三五”海洋經濟發展《規劃》明確,進一步做強三市海洋經濟,促進海洋經濟轉型升級和集聚發展。

    推動連云港市“一帶一路”交匯點核心區先導區建設,實施石油化工、新能源等一批涉海龍頭型、基地型產業項目,發揮徐圩港區對涉海產業的支撐作用,推進上合組織出海基地建設,高標準建成中哈物流中轉基地,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涉海產業合作,推動涉海產業鏈向中西部延伸。

    構建海洋綠色產業結構,發展低碳循環海洋經濟,灘涂綜合開發創新,推進中韓(鹽城)產業園區建設,鹽城市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而對南通來說,陸海統籌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將大大促進海洋高端裝備產業和海洋生物產業向中高端邁進,推進通州灣深水航道、碼頭建設,開發大宗散貨海進江中轉功能,為長江經濟帶向東開發提供新的出海通道。

    湯建鳴坦言,由于國際海運增長乏力、造船三大指標下滑等多方面原因,江蘇省海洋經濟增長預計將從過去兩位數高速增長轉為個位數增長新常態,但江蘇“藍色經濟”仍方興未艾,按照年均9%左右的中高速增長態勢,以2015年的價格計算,到2020年江蘇省海洋經濟總產值達到1萬億元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來源:新華網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韩国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