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俄工貿部長丹尼斯∙曼圖羅夫表示,近10年來,俄羅斯共建造250多艘戰艦和約400艘排水量100噸以上的民用船舶,這個數字是上一個10年的1.5倍。他強調,“我們得以克服造船業的危機。”
當前俄羅斯的軍用造船業的多數領域可以說是舉步維艱,曼圖羅夫或許是想講述俄羅斯造船業的“成績”,但這個 “成績”與中國一比相差就太遠了,尤其是民用船舶10年產量或許還不及中國一年。
從中我們反而可以看出俄造船的問題,北國防務(微信ID:sinorusdef)今天就以俄羅斯曾經試圖建造“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為例,講講俄羅斯造船業當前的困境。

▲蘇聯解體后,俄羅斯建造的最先進艦艇22350型護衛艦首艦在開工11年多后仍未正式服役,這是俄羅斯軍用造船業困境的一個縮影
俄羅斯向法國采購“西北風”無果早已塵埃落定,但很多人只記得俄羅斯采購了2艘艦艇,卻忘了俄羅斯最初計劃在引進2艘之后繼續引進技術完全自主生產后續2艘“西北風”。
俄羅斯當初為什么引進“西北風”?原因或許不只一個,但引進制造技術絕對是關鍵原因之一。俄羅斯雖然也是一個工業強國,但是艦船制造工藝普遍較為“粗糙”,在經歷蘇聯解體之后,建造技術和設備一支裹足不前,其整體技術水平與歐美造船強國有著不下15年的差距。
例如俄羅斯在建的22350型、11356R型、20280系列等主戰艦艇使用的造船技術多為基本的分段式造船法,部分更小的艦艇使用的則是更古老的造船方法。而模塊化造船已經在歐洲、乃至我國開始普及,“西北風”就是采用模塊化造船的典范。俄羅斯雖然最終沒有得到“西北風”,但通過讓俄國內船廠造了半段“西北風”應該也收獲頗豐。

▲原準備出售給俄海軍,如今在埃及服役的2艘“西北風”級后半段船體是在俄羅斯波羅的海造船廠建造的。在俄眾多造船廠中,該廠的技術算比較先進的
除了造船技術,俄羅斯船廠的硬件設施顯然也是硬傷。如果俄羅斯后來真要造“西北風”,還真沒有哪個船廠可以直接說造就能造的。
要造船首先要考慮的是這個船廠的硬件設施,如果硬件設施不能符合要求,那么建造也無從談起。俄羅斯國內的主要軍用造船廠有北方機械制造廠、北方造船廠、楊塔造船廠、阿穆爾造船廠、紅星造船廠、波羅的海造船廠以及海軍上將造船廠等7家,目前這些船廠均采用室內總組最后利用浮船塢下水的模式。
像“西北風”這樣的大型艦艇最好的建造方式是在干船塢中建造,然而上述7家船廠僅北方機械制造廠和紅星造船廠有干船塢,而紅星造船廠的船塢太小無法容納“西北風”,此前有報道說北方造船廠也正在建造一個大型船塢,但是目前還沒有進一步的消息。

▲“西北風”級的這個分段重達690噸,俄羅斯沒有一個船廠有類似設施。如果俄羅斯有需要可以從中國購買,英國建造航母的類似龍門吊就是M中國造
而如果無法使用船塢建造的話就只能選擇在室外船臺建造,“西北風”長199米、寬32米,作為最基本的條件,船廠的船臺必須大于“西北風”的尺寸才能夠建造,上述7個船廠能滿足這個條件的僅有北方機械制造廠、波羅的海造船廠以及海軍上將造船廠三家船廠。
此外,還有一個基本條件是船廠的起重能力,艦船在建造時需要起重設備(通常有門座式起重機和門式起重機)調運分段進行總組。根據公開的資料,法國自用的“西北風”中最重的分段達690噸,而縱觀上述7個船廠,起重能力最強的是北方機械制造廠,但僅能起運520噸的物體,其它船廠的最大起重能力均在200噸以下。
從這個角度,目前俄國內尚無滿足“西北風”建造條件的船廠。北方機械制造廠是其中條件最接近的,但前提是必須對船廠進行設備的升級。

從上述兩個基本硬件設施的例子可以看出,當前俄羅斯造船工業的硬件設施幾乎可以用“窘迫”來形容。北國防務(微信ID:sinorusdef)認為,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前蘇聯的整個工業體系幾乎圍繞軍工領域,造船業也是如此,前蘇聯解體之后因為無軍艦可造,船廠的發展只能陷入停滯。
假如俄造船工業在蘇聯解體后能夠迅速轉入民船的建造,那么俄造船工業將會是另外一番局面,通過民船的建造不大可以維持住人才隊伍,還可借此對硬件設施進行升級。
以我國為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軍艦的建造也成進入一個低潮期,但是傳統的軍用造船廠通過涉足民船建造,保持了生產,硬件設施也在不斷的更新,為進入新世紀之后的造艦高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事情中有兩面,金海重工這些民企雖然發展很快,但經濟不景氣后的船市低迷也讓企業舉步維艱,造成大量資源浪費
可以說,現在俄羅斯造船業的基本硬件設施已遠不如我國一些用不大三四年時間建立起來的大型民營造船廠。例如上表中俄7家核心船廠所列的硬件設施,中國一家民營船廠金海灣重工的能力就接近它們的總和,有些甚至更加突出。
當然,即便造船技術和硬件設施較為落后也還是可以把船造出來的,那為什么俄羅斯造一艘中小型艦艇也要10多年呢?除了一些造船廠(如阿穆爾造船廠建造20380型輕型護衛艦用了10多年)是因為自身原因,更主要的還是配套廠家的供應不上,例如22350型最初缺炮、缺雷達無法出海海試,現在防空系統問題無法解決,致使交付海軍的時間一拖再拖。烏克蘭危機后,22350型、11356R型、20280系列的建造被全面波及,22350型、11356R型短期內的建造已經停止。

由于沒有發動機,加上經濟原因,為俄海軍建到中途的2艘11356R型護衛艦已經轉售給印度
因此,可以說俄羅斯造船業當前面臨的問題除了造船業自身的問題,還有整個國防工業系統的問題,短期內要解決是不大現實的。需要在未來一段時間投入巨大資金進行改進升級,2010年前后俄羅斯不缺錢時曾作出解決問題的嘗試,但最終隨著經濟危機的到來而無疾而終。未來走向如何,我們還要繼續觀察。
來源:北國防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