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龍號”載人潛水器2月28日在西北印度洋完成中國大洋38航次首次下潛。這是“蛟龍號”今年開展的“第一潛”,也是中國首次對西北印度洋開展深潛調查。此事引發印度媒體關注,稱中國“蛟龍號”載人深潛器在西北印度洋已潛至3117米深處。




▲左右滑動看“蛟龍”號載人深潛器
據印度雷迪夫網站3月2日報道,“蛟龍號”這次執行的是第38航次第一航段科考任務。航次現場總指揮于洪軍在執行今年第一次深海科考任務時說,“蛟龍號”潛水器除測試其所有系統外還收集了多種樣本,包括4.2公斤硫化物,18.7公斤玄武巖和16升深海水。
第一航段首席科學家韓喜球說,在接下來的潛次中,還將進一步評估該區域的資源潛力,提高相關科學研究的認識水平。

▲海洋地質學家韓喜球
據新華社報道,在此次為期124天的航行中,“蛟龍號”潛水器還將考察南海、雅浦海溝、馬里亞納海溝。
報道稱,以傳說中的龍命名的“蛟龍號”潛水器2012年6月曾在馬里亞納海溝潛至7062米的深處。隨著中國深海潛水技術的發展,它正加緊勘察印度洋。

▲馬里亞納海溝地理位置(美國《地質學》月刊網站)
報道稱,中國早在2011年就與國際海底管理局簽署了勘探印度洋多金屬硫化物的協議,中國科考船已在西南印度洋發現了兩片熱水區和四片熱水異常區。
報道稱,根據與國際海底管理局簽署的合同,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享有勘探非洲海岸附近的西南印度洋1萬平方公里海底的專屬權。
報道稱,去年,大約在同一時間,“潛龍二號”自主水下機器人完成了對西南印度洋的第一次勘探任務。“潛龍二號”主要尋找硫化物礦藏和貴金屬。“潛龍二號”自主水下機器人在2015年12月16日至2016年3月4日期間在西南印度洋進行了16次勘探活動。

▲“潛龍二號”自主水下機器人
來源:參考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