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couao">
  • <xmp id="couao"><menu id="couao"></menu>
    <xmp id="couao">
  • <dd id="couao"></dd><menu id="couao"><menu id="couao"></menu></menu><nav id="couao"></nav>
  • <nav id="couao"><code id="couao"></code></nav>

    渤船集團董事長:讓工匠成為受全社會尊重的光榮群體

    “能代表造船行業、軍工央企來參加全國‘兩會’,與各界人士一起參政議政、共商國是,心情很是激動。” 3月6日下午3時,記者如約來到亞洲大酒店,采訪今年新當選的全國人大代表,渤船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李天寶。一見面,李天寶就向記者道出了自己的心情。“特別關注國家對船舶軍工行業改革發展的有關政策和要求,特別希望能替行業、企業發出聲音,利用好機會,反映好情況,履職盡責,建言獻策。”

    聆聽總理報告,李天寶感到很振奮,感受最深的是一個“實”字。“在造船企業一線工作這些年,報告里的成績、問題都是平時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非常真切、實在。”李天寶說,總理提出以創新引領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并提出通過減稅、減費等重大舉措來減輕企業負擔,推動企業發展,自己感到責任更大、壓力也更大,感到肩負的不僅是企業發展的擔子,更是民族振興的重任,必須再加把勁,把企業建設好,把使命履行好。

    發展實體經濟,創新是首位,質量是關鍵。李天寶認為,大多數制造行業都處于過剩階段,競爭白熱化,不創新死路一條。但再好的創新,再精妙的設計和研發,最后也要實實在在落地、落到產品和服務上。德國、瑞士、捷克等有制造特色國家的強項產品之所以能夠走得出來、過得硬、人們喜歡、用戶放心,其重要一點就是他們有非常龐大的工匠隊伍,這支隊伍通過精益求精的制造將創新、研發和設計理念百分之百注入到產品和服務中。所以,要發展實體經濟,要從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就必須花大力氣打造一支高素質的中國工匠隊伍,這是制造業強大最重要的基礎和支撐,也是國家對制造業最殷切的期望。

    “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盡職業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眾多‘中國工匠’。總理報告用整段文字來強調,可見其重要意義非同一般。”李天寶認為,要把總理要求落到實處,就要像改革開放初期,大力提高知識分子地位那樣,花大力氣把工匠樹立成一個受全社會尊重的光榮群體,讓他們在社會上受尊重,在單位有地位,在親朋好友眼里有面子。要讓管理者、研發者和工匠平衡協調發展,這需要政府、社會和企業共同努力。企業要用心培養、創造機會、搭建平臺。中船重工黨組在這方面做了表率,去年不僅聘任了集團首席專家,還專門聘任了一批首席技能專家,并且明文規定技能專家的政治待遇和經濟待遇,把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層層抓落實,渤船集團收獲也非常大,效果特別明顯,去年一人斬獲中華技能大獎,四人同獲全國技術能手稱號,受到國家表彰,技能工人、年輕工人都感覺有奔頭、肯努力。同時,政府和社會也要從其他方面讓工匠獲得地位和榮譽感,比如保證他們的勞保收入、醫療待遇等。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樹立起工匠文化、鍛造出工匠精神,中國工匠隊伍才會如源頭活水不斷涌現,推動中國制造進入質量時代,實現由大變強。

    “作為軍工企業,保軍始終是我們的使命和首責,這種首責意識早已深入到我們的骨子里、融入到我們的文化中。我們將全力以赴在技術、質量、精細化程度等各方面對標國際先進,在海軍裝備精細化制造上走在前列。同時,還要大力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最大限度發揮軍工集團、軍工企業在發展國民經濟、地方經濟中的領軍作用,在帶領本行業同國際強手競爭中壯大國家實力,這些都是我們的責任。”李天寶表示,現在造船行業暫不景氣,何時回暖還有待觀望,但堅定信心很重要。要利用好這個時期,練好內功,調整結構,把“改革”、“創新”、“人才”這六個字抓好、抓深、抓透,持久地抓到底,未來的發展一定會一片光明。

    來源:中船重工微信  作者:褚文綺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韩国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