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couao">
  • <xmp id="couao"><menu id="couao"></menu>
    <xmp id="couao">
  • <dd id="couao"></dd><menu id="couao"><menu id="couao"></menu></menu><nav id="couao"></nav>
  • <nav id="couao"><code id="couao"></code></nav>

    長見識了,人工手搖動力的潛水艇

    它靠7個人手搖推動螺旋槳前進,首戰就擊毀一艘軍艦,也是史上第一艘取得戰績的潛艇,它的首戰同時也是最后一戰。它就是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漢利號潛艇。近日有網友制作了這艘奇怪潛艇的結構圖,供后人了解那段逝去的歷史。

    漢利號潛艇(H.L.Hunley)是美國南北戰爭時期隸屬于南方邦聯的一艘潛艇。這艘潛艇曾在查爾斯頓灣口擊沉北方聯邦軍的蒸汽戰斗用帆船豪薩通尼克號(USS Housatonic)而聲名大噪,是歷史上第一艘在作戰中擊沉敵方戰艦的潛艇,雖然在襲擊成功后漢利號自身也因為不明原因沉沒失蹤,但它仍顯示出水下作戰的可行性,與相對地得面對的危險性。雖然漢利號有時也會被稱呼為“CSS H.L.Hunley”(CSS是“邦聯船艦”Confederate States Ship的縮寫),但在實際上由于這艘潛艇并未曾真正來得及正式就役(commission)于南方邦聯就已沉沒,因此并不需在艦名前加上CSS的服役艦抬頭。

    豪薩通尼克號是一艘1800噸等級的蒸汽動力戰斗用帆船(sloop-of-war),單甲板設計,配備有12門大型加農炮,在事件發生時駐守于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港外5英里的海面上。為了要突破北軍對該城的封鎖,南軍上尉喬治·迪克森(George E. Dixon)率領了七名自愿船員乘著漢利號朝港外潛行,并成功地將竿雷刺入豪薩通尼克號的船體。當漢利號退離目標一段距離后魚雷成功爆炸,將豪薩通尼克號炸沉、不到五分鐘就已完全坐底在查爾斯頓港的水底,船上有五名船員喪生。然而,漢利號也在敵艦爆炸沉沒之后不久,可能是因為爆炸的影響或是其他不明原因,在朝岸邊打了些訊號后也跟著沉沒,全船無人生還。雖然第一次出戰就兩敗俱傷,但漢利號的犧牲仍然使它成為世界上第一艘在作戰中擊沉敵艦的潛艇,并且在歷史上留名。

    只不過比較諷刺的是,受害的豪薩通尼克號在沉到水底之后,由于該處水淺,仍有部分桅桿夠高而能露出水面,許多在沉船時落水的船員得以攀附在桅桿上而獲救,使得總受害人數僅僅只有5人。相比之下,漢利號從測試開始前前后后共奪去21條人命,代價實在不低。

    在漢利號失蹤之后,關于它的行蹤一直有各種不同的猜測,由于鎮守指揮蘇利文島(Sullivan’s Island)馬歇爾炮臺(Battery Marshall)的丹茲勒中校(Lt. Colonel O.M. Dantzler)聲稱他曾在作戰后與漢利號上的人交換過事先安排好的秘密信號,因此它極有可能是在返航的途中沉沒。但也有說法認為它是跟豪薩通尼克號同歸于盡,或在北軍戰艦沉沒時遭水流卷入海底。但多年后當豪薩通尼克號的殘骸因為阻礙了港口水道而被拖離沉沒位置時,探索人員發現在豪薩通尼克號殘骸附近的海床上完全沒有發現漢利號的蹤跡,而使得返航半途沉沒的理論更廣為被接受。

    1995年,在漢利號沉沒了132年之后,著名的暢銷小說作者克里夫·庫斯勒與他創立的非營利機構國家水下與海洋組織(National Underwater and Marine Agency,NUMA),根據返航說所估計出的航行路線,成功地利用海底探勘發現了漢利號的殘骸,并確定其前艙蓋在沉沒時是開著的。在經過數年的調查研究后專家確定漢利號的狀態足以承受用繩索將潛艇吊離其沉睡處的應力,終于在2000年8月8日時將漢利號自它的水中墓地打撈起來。在現場數百艘船只與大批岸上民眾的圍觀與歡呼中,漢利號在8時37分時成功出現在水面。目前漢利號被收藏于由查爾斯頓造船廠改建的華倫·拉許保存中心(Warren Lasch Conservation Center)里的一只特制水缸中,以便由考古學家進行各種檢查。

    來源:騰訊圖片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韩国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