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已久的干散貨船市場似乎終于迎來了反彈。過去兩個月,作為國際貿易和經濟領先指標之一的波羅的海干散貨綜合運價指數(
BDI)一路高歌猛進,至3月13日強勢上漲至1099點,這一態勢與業界對今年干散貨市場好轉的預期十分吻合。
“是否復蘇還需繼續觀察,應該說,干散貨船市場最壞的時刻已經過去,但最好的時候還沒有來臨。” 中船重工經濟研究中心分析師譚松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來看,干散貨船市場趨勢性的復蘇周期還沒有出現,BDI后續有可能還會繼續波動。
大宗商品需求帶動散貨船市場回暖
從2月14日的低點到3月10日,BDI累計漲幅達58.5%。其中,波羅的海好望角型散貨船運價指數(
BCI)上升111點,為1789點;波羅的海巴拿馬型散貨船運價指數(
BPI)下降9點,為1211點;波羅的海超靈便型散貨船運價指數(
BSI)上升2點,為874點;波羅的海靈便型散貨船運價指數(
BHSI)上升4點,為495點。
“BDI之所以上升,一方面是受中國春節假期結束因素的影響,項目開工率的回升為運價上揚提供了支撐,從歷史上看,春節后BDI都會有季節性的上漲。”譚松解釋說,另一方面,這與中國鐵礦石需求的增長分不開,國內對大宗商品的需求增長帶動了運價回升。
在干散貨海運量中,鐵礦石占比約29%,煤炭占比23%,糧食占比10%,其他小宗散貨占比約38%。其中,中國鐵礦石海運量占世界總運量的71%,煤炭海運量占世界總量的17%,是運力回升最重要的驅動因素之一。從海關總署近日發布的數據來看,前2個月,我國進口鐵礦石1.75億噸,增加12.6%,進口均價為每噸532.1元,上漲83.7%;煤4261萬噸,增加48.5%,進口均價為每噸640.7元,上漲1.1倍。
受鐵礦石、原油、煤等主要大宗商品進口量價齊升影響,運價大幅回升。據上海航運交易所統計,3月9日,中國北方至澳大利亞好望角型船往返航線航次期租(TCT)日租金為12667美元,較上期上漲26.7%。
二手船獲青睞
運價的回暖,催生了大量定期期租交易。2月已有超過30艘好望角型散貨船獲得租約,幾乎是前兩個月獲租船舶數量的兩倍。
同樣回暖的還有干散貨船新造船市場,如金海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和德國Oldendorff公司簽署了1艘18萬噸散貨船建造合同,和希臘Chartworld公司簽署了4艘208000噸紐卡斯爾型散貨船建造合同;江蘇揚子江船業集團有限公司和韓國泛洋海運即將簽訂7艘62000載重噸敞艙口散貨船建造合同等。
不過,相比于訂造新船,船東們似乎對購買二手船更感興趣。據國際航運咨詢公司德魯里(Drewry)統計,今年1月,二手干散貨船成交量達到85艘、6088萬載重噸。“由于有的船東破產,二手船相對更便宜。”譚松解釋說,這種情況是有利于干散貨運市場的恢復,因為這是船隊存量之間的競爭,而新造船會造成運力過剩。
有業內人士稱,干散貨航運大周期復蘇條件已經具備,2016年是干散貨船市場本輪周期的底部,預計2017年BDI同比將上漲33%~63%,中長期上漲空間巨大。
譚松的預期則更加謹慎:“相較以往,今年干散貨船市場的表現將有所好轉。從年平均值來說,今年全年BDI增幅有望維持在30%左右。”
短期向好還是長期復蘇?
干散貨市場此時的向好似乎在重演去年的故事:去年春節期間,BDI曾跌至290點,創下了該指數編制發布30余年來的新低;但在此之后,BDI便開啟了長達9個月的大反彈,并在去年11月18日漲至年內高峰1258點。
究竟當前BDI的回升,是一如去年的短期性向好,還是已到達趨勢性復蘇的拐點?因為BDI目前已接近去年的高點。
對此,市場觀點出現分歧。德魯里預測,由于供需缺口的收窄,預計干散貨運輸市場的收益從2017年起開始改善——需求以3%的健康速度穩步增長,而供應僅增加1%,這將使干散貨運輸領域再次成為吸引投資的“熱土”。
從供給端來看,發展中國家的煤炭需求、中國的鋼鐵消費量及淡水河谷的新項目,將帶動市場需求回升。從需求端來看,作為將來交付指標的船隊訂單比,現正處于近10年的低點;受《壓載水管理公約》實施帶來的高報廢率和較少的新造船訂單影響,預計干散貨船市場將在2017年增長1%。
不過,記者采訪的部分航運企業負責人依然對未來的干散貨船市場感到迷茫。“從我們自己的感覺來看,干散貨船市場供需還尚未出現根本性改變。”江蘇省一家國際航運公司負責人預計,“受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影響,干散貨船市場可能還得繼續低迷2~3年。”
山東省船舶工業行業協會副秘書周安昌告訴記者,目前船東整體上仍持觀望態度,下單很謹慎,而且在當前的BDI水平下,航運公司要實現盈利也很困難,因此只能說是干散貨船市場階段性好轉,但好日子還沒真正到來。
“如果BDI能回升到1200~1500點,倒可以被認為是干散貨市場長期復蘇的信號。”譚松表示,判斷干散貨船市場是否出現根本性復蘇,主要看兩個指標:一是全球船隊增速,二是全球貿易量。
但從現有表現來看,這兩個指標的拐點還未到來。在干散貨運力方面,據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統計,截至去年12月30日,全球干散貨市場運力總計10868艘、7.94億載重噸,較上月末增加約150萬載重噸,繼續保持低速增長;同時,國際貿易也依然疲軟,世界貿易組織去年再次下調2016年世界貿易增速至1.7%,該增速是200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在這種形勢下,譚松提醒,當前船企應先盡量按期交付手持訂單,唯有把風險降下來,才能為迎接市場復蘇做好準備。
來源:中國船舶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