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我國船用柴油機產業發展十分迅速,不管是產能、科技研發能力,還是產品質量都實現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不過,國產船用柴油機仍然面臨著“上船難”的困境。對此,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大學校長金東寒呼吁,隨著我國船用柴油機產業的進步,很多產品系列都已經相當成熟,缺的就是“上船”的機會。國內航運企業、船舶企業尤其是大型國有航運企業、船企,應該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加快推行“國船國配”,推動處于成長期的國產船用柴油機產業實現快速發展。
“如果連‘上船’的機會都沒有,改進又能從何談起?”
當前,我國船舶行業對發展船舶配套產業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船用柴油機產業也受益匪淺,我國在船用高速機、船用中速機、船用低速機、雙燃料發動機、氣體發動機等全系列產品都有大量投入,并在一些領域實現了巨大的突破。“但是,國產船用柴油機仍然面臨著‘上船難’的困境。”金東寒表示,首臺套船用柴油機“上船”更是難上加難,這將嚴重阻礙我國船機產業的發展。
“有的航運企業、船企以船東指定為借口,不愿使用國產船用柴油機,而一些航運企業、船企則是擔心國產船用柴油機尤其是首臺套船用柴油機會產生各種小問題。”金東寒指出,這些擔心完全是多余的,使用國產首臺套產品,也就意味著獲得更加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同時,針對產品使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這樣才能全面提高國產船用柴油機的發展水平。“如果連‘上船’的機會都沒有,改進又能從何談起?”金東寒表示。
金東寒認為,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收購Win GD公司是很好的戰略決策,Win GD成為了中國品牌。在成為中船集團的子公司后,Win GD公司的全球市場份額有了明顯增長。“不過遺憾的是,這些增長的份額主要來自日本、韓國市場。”金東寒認為,不管是國內市場還是國際市場,兩大船舶央企集團在船舶建造市場都占有很高的市場份額,完全可以優先采用國內的船機品牌。同時,國家也應該出臺政策,鼓勵“國船國配”。比如,韓國為了支持其船機產業發展,鼓勵企業優先使用國產品牌,并制定了相關的容錯機制。
配套、售后蓄勢待發
雖然我國船機產業實現了很大突破,但是目前比較優勢并不明顯,產業的集中度也不夠高。金東寒指出,目前我國船機主要采用許可證生產方式,但是僅低速機企業就有10家。韓國雖然也采用許可證生產方式,但只有3家低速機企業,總產能卻比我國要高。在這種格局下,我國船機產業難以發揮規模效益。
同時,由于在高端核心零部件配套方面的專業化發展程度不高,雖然我國船機企業眾多,但是卻沒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產品附加值也不高。金東寒介紹,以柴油機共軌技術為例,長期以來,柴油機共軌技術一直被少數跨國供應商壟斷。在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自主研發柴油機共軌技術取得突破后,目前,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與一汽集團合作研發船用柴油機共軌技術。金東寒表示,如果這項工作能夠成功,一方面,我國船機產業能夠在高端核心零部件配套領域實現突破;另一方面,也會使國外供應商降價,避免任人宰割。
缺乏全球售后服務網絡也是目前船機產業的一個短板。金東寒表示,對船機產業來講,沒有售后服務網絡就意味著在競爭中已經落于下風。同時,售后服務也是附加值非常高的領域,曼公司和瓦錫蘭公司很大一塊利潤就來自售后服務。金東寒表示,目前,國內單家船機企業還不具備建立全球售后服務網絡的能力。不過,中船集團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并且已經開始布局全球售后服務網絡的建設工作,這將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其競爭力。
來源: 中國船舶報 記者 劉志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