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艘美國退役護衛艦于上周移交中國臺灣,然而,分析人士指出臺灣需要推動兩棲艦艇建造計劃,提升海軍作戰能力。
據臺北時報報道,3月9日,在南卡羅來納州查理斯頓舉行的儀式上,美國兩艘退役的“佩里”級護衛艦正式簽署協議移交臺灣。
兩艘艦艇移交后預計5月底正式服役于臺灣海軍。臺灣最初請求購買4艘退役“佩里”級護衛艦,奧巴馬于2014年末批準了該項請求,但臺灣最終確定耗資1.77億美元購買2艘。
2艘護衛艦將用于替換6艘反潛型“諾克斯”級護衛艦。臺灣其他的海軍作戰艦艇包括4艘“基德”級驅逐艦、6艘法國“拉菲特”級護衛艦、8艘許可證建造的“佩里”級護衛艦,這些艦艇均裝備臺灣自主研制的“雄風”II反艦導彈,將逐步更換超聲速版“雄風”-3型反艦導彈。
新移交的2艘護衛艦包括AN/SQR-19多功能拖曳陣聲納,此前臺灣曾希望采購該聲納,但受美國出口管制而未能成功,保留該聲納意味著該艦可替代“諾克斯”級護衛艦遂行反潛任務。
臺灣此前曾列出了12項新造或現代化計劃,該項目計劃在2017-2040年間開展,計劃建造臺灣“宙斯盾”驅逐艦和護衛艦,潛艇、高速布雷艦、兩棲船塢登陸艦,增建11艘“沱江”級雙體導彈輕護艦,多功能運輸艦等。其他項目包括更多的AAV7兩棲戰車、兩棲攻擊車、蛙人運載器等。
但該計劃讓位于了臺灣的“迅聯”作戰系統,“迅聯”作戰系統除了導彈發射系統外還包括三坐標相控陣雷達,電子對抗、計算機等系統。這套系統研制成功后將成為臺灣計劃中的新型艦艇的主要作戰系統。雖然性能上遠遠不如“宙斯盾”,但從系統組成和作用來講,“迅聯”作戰系統和美制“宙斯盾”系統類似。此前臺灣曾希望采購“宙斯盾”作戰系統及Mk41垂直發射系統,但未能成功。
臺灣還計劃建造兩棲攻擊艦替換老齡化的登陸艦,從目前透露的信息,該兩棲艦排水量22000噸,航速高達30節,長220米,采用直通甲板設計,可搭載6架大型直升機。更有甚者,該兩棲艦改裝后還能搭載垂短起降的F-35B型艦載機。
來源:航宇防務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