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韓國在2016年受損嚴重,不僅新接訂單大幅下降,受海工產品延期交付等因素影響,現代重工、三星重工和大宇造船海洋接連陷入資金問題。下面就讓我們用數據來詳細為您解讀韓國海工的2016年。同時,也為未來兩年的發展指明方向。
新接訂單方面
韓國僅收獲1座LNG-FSRU新造訂單和1座FSO改裝訂單,與2015年的20億美元相比下降了85%。新接訂單自2011年靠大量鉆井船(18艘)以及FPSO等高價值量訂單達到頂峰之后,連續5年下降。尤其2014年油價大幅下跌以來,韓國船企也在海工市場上折戟沉沙。
▲2009~2016年韓國海洋工程裝備訂單成交數量及金額
手持訂單方面
韓國手持訂單在2013年達到了669億美元,到2016年的306億美元下降了54%。這其中還包括很多鉆井裝備已經基本建造完成但未能如期交付。為控制產業風險,降低閑置產能,韓國在2016年年底發布的《造船產業結構重組和競爭力強化方案》中提到,要減少海工產業比重。但是在韓國的結構體系中,海工產業指的只是半潛式平臺、自升式平臺等平臺類裝備,船型裝備如FPSO、FLNG等并不包含其中。
▲2009~2016年韓國海洋工程裝備手持訂單數量及金額
訂單交付方面
韓國在2016年原計劃交付120億美元、25座/艘海工裝備,實際交付65億美元、16座/艘。未交付裝備的資金占用量高達46%。韓國造船業受到市場環境影響較大,由于韓國在2011~2013年間接獲了大量的高價值量訂單,預計2017、2018年還將面臨比較嚴峻的交付壓力,應分別交付133億美元、109億美元的海工裝備。
▲2009~2016年韓國海洋工程裝備訂單交付數量及金額
來源:中船重工經濟研究中心 徐曉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