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couao">
  • <xmp id="couao"><menu id="couao"></menu>
    <xmp id="couao">
  • <dd id="couao"></dd><menu id="couao"><menu id="couao"></menu></menu><nav id="couao"></nav>
  • <nav id="couao"><code id="couao"></code></nav>

    海外勘探開發到底有多難?




    中國海油從對外合作起家,到如今已經發展為一家國際化能源公司。這一過程的艱辛和不易,海洋石油人心里最清楚。

    外面的世界既精彩又無奈,在海外進行海洋石油勘探開發要比國內復雜、困難許多,合同期限、陌生的地質環境、強勢的資源國政府等等,最終還要爭取一定的投資回報,這讓海外勘探開發成了真正的“了不起的挑戰”。

    海外勘探開發到底要越過哪些坎兒,有著豐富海外工作經歷和管理經驗的中海油研究總院非洲區研究室主任韓文明和綜合地質首席工程師黃興文道出了其中不易。      

    陌生的地質環境

    認清一處區塊的地質條件是所有海外投資的前提,也是海外勘探開發的第一步。

    黃興文說,要在兩個多月的時限內把別人已經研究了半個多世紀都沒有完全弄清楚的區塊潛力與風險挖掘出來,并做出最終的投資判斷,這幾乎是不可能的。“這不比國內,以我國最大的海上油田渤海油田為例,幾代地質專家已經將這片海域研究得非常透徹,如數家珍。”

    時間短是一方面,缺乏資料則讓地質研究者更加束手無策。韓文明說,根據海外目前的現狀看,勘探成本居高不下,且好區塊較少,在沒有足夠資料可參考的情況下,認識難度和投資風險會大大增加。

    “國際上已經把地質資料看作是一種商品,海外勘探過程中對資料的獲取已經化為投資成本。”韓文明說。在她看來,這一問題的本質就是對投資和風險的權衡。“由于資料不足,地質研究人員很難做出專業判斷。”

    韓文明說,海洋石油在海外最理想的投資方向是淺水和有油的區域,要想在未來掌握勘探開發主動權就必須舍得在前期投入。“不要吃‘二遍飯’,要能把別人看不清的區塊地質情況看清楚,能夠在別人找不到的地方找到油氣。”她說,若是等到別人把勘探做完,找出油藏,這時的區塊猶如初長成的大家閨秀,招標的門檻會很高。

    此外,前期勘探評價只是第一步,開發生產、工程、經濟評價等多個部門還要對地質研究結果進行評估,最終報高層決策。只要有一項指標通不過,前期評價都將付之東流。

    難以預判的油價        

    由于受多種因素影響,國際油價的走勢總是讓人捉摸不定。最近8年,國際油價有過2008年147美元/桶的瘋狂,也經歷了去年27美元/桶的迷茫。許多投資者感慨,“過山車”式的油價走勢很難讓人踩準節拍。

    黃興文說:“在一些外行人看來,油氣勘探投資一定要有回報,不能拿銀行存錢收利息的思維來評價油氣勘探開發投資,這種思維是不符合油氣行業特點的,實際情況是很多公司往往‘十年勘探無成果,一旦發現吃十年’。”很顯然,拿低油價時的低收益率甚至虧損來評價高油價時做出的投資決策是不公平的。

    在國際油氣行業,油氣成藏組合被稱為“Play”,這一英文單詞對應的中文釋義有“玩”、“打牌”等,意味著油氣勘探投資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這個行業屬性就是高風險、高投入,尋找油氣成藏組合的成功率能達到50%以上就屬于行業高水平了。”黃興文說。

    同時,受資源國財稅政策、海外成本等因素的影響,在同等油價水平和油藏儲量的情況下,海外油氣田的盈利壓力要比國內大得多。

    韓文明說,市場檢驗投資決策有一個周期,“也許你拿區塊的時候測算不賺錢,但油價會慢慢回升。也有可能你入手的時候是以80美元/桶的油價評價的,但沒想到油價這三年一蹶不振。”據此,她認為,海外投資要做好投資組合,哪些區塊風險小、收益小,哪些區塊風險大、收益大,最終確保綜合收益率達到一定水平。

    強勢的資源國         

    走出國門在海外做油氣投資,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困惑,在前期做了大量的勘探評價工作證實地質儲量后,為什么同樣儲量的油氣田在國內能盈利,在海外卻不能盈利,只能望藏興嘆?這需要在資源國找答案。

    隨著淺海、成熟區塊勘探開發資源殆盡,擁有優質成藏區塊的資源國政府正變得越來越強勢,其財稅政策也變得越來越苛刻,尤其是那些國民經濟結構單一、嚴重依賴油氣工業的國家。

    據黃興文介紹,“雖然國際石油公司在進駐資源國前都很清楚合同細則,但有時也防不勝防”。即便在海外鉆井成功,發現的油田與國內的規模和類型相同,但最終經濟效果也會完全不同。例如,一些國際石油公司正在從一些國家撤出投資,原因是即便勘探開發做得很好,但一到最終算賬卻所賺無幾。“除非國際石油公司能夠應用像頁巖油氣勘探開發新技術,將之前不能動用的油氣儲量變成商業開發資源。”

    在一些資源富集、開發難度較低的國家,油氣財稅政策相對苛刻,而油氣工業基礎較薄弱的國家一般會開出相對優厚的條件,它們希望有人幫助本國提高油氣工業水平。

    除了資源國財稅政策外,資源國政局的不穩定也會給投資帶來諸多不確定。一些政府關系很難處理,不確定性很大,“有時候好不容易和一個部長談好了,但人員經常變動,過一段時間還需要和新上任的繼續談”。在一些國家,海關審查效率非常低,一些國際采辦進展緩慢。

    此外,韓文明說,在國內,即便是一些儲量低的邊際油田,如果利用周邊油田設施,也能具備經濟開采價值,但在海外,競爭性和排他性很強。

    后來者的無奈            

    我國海洋石油工業發展不足半個世紀,從最初的走出國門學習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再到目前的“走出去”,國際上“大而肥”的成熟區塊已經被先行者收入囊中,留給后來者的多是深水油氣等開發難度較大的資源。

    當前,國際海洋油氣勘探開發的趨勢是,從淺海走向深水,從近海走向遠海,從海況相對較安全的區域走向惡劣海域。

    韓文明說,油氣勘探從來都是從簡單到復雜,而現在多是環境艱苦、投資多、作業難、工期長的海域,技術要求高,工程量大。據統計,2010年,全球油氣發現的平均水深為624米,而石油界將水深超過500米的海域即劃為深水區。并且,近些年全球油氣重大發現多集中在巴西、西非和美國墨西哥灣等深水海域。

    中國海油“走出去”已有二十多年,目前在全球三十多個國家擁有業務合同,業務延伸至西非、巴西等近些年的重大油氣發現海域。黃興文說,雖然“走出去”較晚,但海油卻一直在全球尋找機遇,主動分區域開展前期的油氣資源和有利區帶優選,篩選有潛力區塊。“作為一家央企,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是海外投資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來源:中國海洋石油報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韩国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