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couao">
  • <xmp id="couao"><menu id="couao"></menu>
    <xmp id="couao">
  • <dd id="couao"></dd><menu id="couao"><menu id="couao"></menu></menu><nav id="couao"></nav>
  • <nav id="couao"><code id="couao"></code></nav>

    海航石化53億控股嘉能可油儲業務

    海外并購監管趨嚴也不能阻止海航在全球“買買買”的步伐,特別是3月以來,海航的并購戰略大幅提速,傳出的海外并購意向多達6起,而海航對國際大宗商品巨頭嘉能可的一筆并購交易也在3月最后的一天敲定。

    3月31日,嘉能可發布公告稱,海航旗下的海航創新金融集團將以7.75億美元的價格,購入嘉能可的石油存儲和物流業務51%的股權。目前協議已經達成,交易將以全現金支付,預計2017年下半年結束。

    對于本次交易,嘉能可表示,雙方將共同成立一家合資公司“HG倉儲國際”,嘉能可會將歐洲、非洲和美洲現有的石油倉儲和物流業務注入到合資公司。合資公司將由五名董事共同管理,其中海航三名,嘉能可兩名。

    作為全球原油商品的貿易巨頭,嘉能可在原油倉儲及物流領域不僅專業度高,且資源豐富。對此,在與嘉能可完成本次交易后,將使海航一直以來的石化夢想向前躍進一大步。

    對于海航本次交易,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表示,雖然去年油氣、煤炭等黑色系產品表現不錯,但從油氣歷年價格走勢來看,其在去年依然處于價格低點。“在全球油氣價格的低點進行資源并購,海航本次的交易策略是對的,加之油氣產業在經歷低點之后正處于復蘇階段,海航的本次并購交易還是很不錯。”

    就本次收購案來看,7.75億美元的價格對一直以來在海外并購上手筆頗大的海航來講并不算一筆太大的交易。而從收購標的本身來看,原油倉儲及物流一直都是嘉能可的傳統優勢業務,標的本身資質不錯。對此,在全球油氣市場發展向好的大背景下,嘉能可為何愿意出讓其優勢資源給海航?

    擴張“后遺癥”

    “嘉能可愿意出售自己的原油資產,最根本的原因是為了緩解企業前期過度擴張導致的財務問題。”中國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資研究院院長王紅英說道。

    記者了解到,作為全球知名的大宗商品貿易商,嘉能可在2000年后大宗商品牛市到來時期,便開始著手完善其能源產業鏈布局,通過大舉收購礦山、油田等資源,延伸上游產業鏈。

    “在2006年以后全球實行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嘉能可根據中國政府以往的政策慣例判斷,隨著政府對基建等投資的增加,中國未來對大宗商品的需求會不斷走高。對此,嘉能可也在2009年以后通過借債大舉擴張,大量并購原油等大宗商品資源。”王紅英告訴記者,但在2013年中國新一屆領導班子履職后,逐步將經濟發展重心轉向服務業和消費拉動,壓縮基建投資,中國的經濟增速也開始下降,這讓嘉能可前期的戰略擴張出現重大失誤。

    2015年底,大宗商品在“黑色系”帶動下出現暴跌,倒逼嘉能可不得不選擇出讓資產與股份,以期改善資產負債表,維護企業信譽。這顯然給海航并購嘉能可油儲資產提供機會。

    而就海航本身來看,其以并購求發展的策略的確在企業成長中功不可沒,并取得不錯的經濟效益。“更為重要的是,在人民幣匯率波動的大背景下,加大多元化的資產配置,被很多企業作為重要策略。而從企業進行美元資產配置的時機來看,現在也是一個不錯的時間點。”王紅英說道。

    與此同時,隨著中國經濟緩慢復蘇,其對石化能源的消費需求將持續增加,這也是行業人士認為海航積極布局石化產業的重要因素。

    “雖然近年來國家積極推行新能源、清潔能源等發展,但綜合產能、成本及供應穩定性等多方面因素,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原油在全球能源供給中仍將占據重要地位。”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研究員首席經濟學家趙慶明告訴記者,海航并購嘉能可油儲及物流業務后,其業績也將會隨著全球原油市場的復蘇而實現良好發展。

    石化夢想落地

    早在并購嘉能可油儲資產之前,海航在進軍石化領域方面便動作不斷。

    從2010年1月海航集團在新加坡注冊成立大新華油輪公司起,公司就不斷加大原油運輸方面的投入,擁有多艘超大型油輪,是國內第三大油輪運輸企業。

    2016年下半年,海航以9.1億元的價格收購天津北方石油有限公司80%的股權,除了滿足企業航空燃油的供應外,還獲得原油、燃料油和成品油的經營資質和進口權,進一步打開公司在石化領域的發展空間。

    “雖然國家近年來力推油氣改革,鼓勵民企有限度混合所有制改革。對此,國家也進一步放開原油的經營資質和進口權,但實際能拿到這一經營牌照的民企數量并不多,大概有十幾家。”王紅英表示,海航在獲得原油的經營資質和進口權后,通過本次并購案,將進一步強化企業資源優勢和競爭實力。通過與嘉能可的對接,海航除了可以進口原油滿足國內需求外,還可通過國外轉口貿易獲利,這也符合國家“一帶一路”的戰略布局。

    而在林伯強看來,這一并購案對國內石化行業更為深遠的影響則在于,其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國內油服產業的發展水平。“一直以來,油服業務都是本土企業的弱項,國內幾大油服企業業績虧損也非常嚴重。特別是在石油存儲方面,國內企業的經驗和資源相較國際還有一定差距。對此,海航通過本次并購,便可以對接到國際先進的油儲經驗及資源。”

    林伯強同時強調,與油田等實業不同,油儲和物流等石油貿易業務受市場需求影響大,經營風險相對較高,對此,在收購嘉能可油儲資產后,其后續的經營才是關鍵。

    “倉儲物流資產與商業地產較為類似,前期并購成本較高,但后續管理運營成本不大。海航在完成對嘉能可收購后,雙方成立的合資公司如何實現人才、管理等多方面團隊融合和高效管理,是海航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趙慶明告訴記者。

    更為重要的是,在海航大舉推進海外并購戰略的同時,如何確保資金穩定也是多方關注的焦點。

    “海航雖然融資能力強大,但連續并購不免讓外界對其流動性擔憂。與此同時,雖然市場看好原油產業未來發展,但在現有經濟形勢下,如果原油產業鏈未能實現實質性復蘇,也會對公司在現金流等方面造成較大壓力。”王紅英表示,能否在企業后續的經營中確保現金流穩定,也是決定并購案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來源:華夏時報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韩国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