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couao">
  • <xmp id="couao"><menu id="couao"></menu>
    <xmp id="couao">
  • <dd id="couao"></dd><menu id="couao"><menu id="couao"></menu></menu><nav id="couao"></nav>
  • <nav id="couao"><code id="couao"></code></nav>

    中國人和印度人眼中的印度是怎么樣的?

    對于印度,難以回避的事實是:我們懷有深刻的偏見,以及與偏見互為因果的傲慢。這種偏見與傲慢,不只是從中國發展起來之后才產生的,即便是在深陷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舊時代,印度仍然是處在困境中的中國人貶嘲的對象。可見這種偏見和傲慢由來已久,并且直到當下仍很有市場。在大多數人的眼中,能夠與印度聯系在一起的詞語除了“軟件”之外,可能更多的是“骯臟”、“混亂”、“危險”、“落后”、“種姓”、“愚昧”等,另外可能還可以加幾個帶“旅客心態”色彩的詞,如“神秘”和“神奇”。實際情況卻是這樣的:競爭者眼中的同一個事物會呈現基本相反的情形——印度人眼中的印度和中國人眼中的印度,其實不是同一個印度。

    在大多數中國人眼里,印度國家治理混亂,種姓宗教問題時常發作,經濟狀況時好時壞,科學技術落后,工農業發展水平低下;在印度人的眼中,他們的國家欣欣向榮,科技全球領先,是下一個全球“爆點”,生活傳統與現代結合,靈性與物質共存,是全球的典范。

    在中國人眼里,多數印度人生活工作環境惡劣,沒有保障,品質全無;在印度人的眼中,他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工作充滿希望,并且懂得優雅和享受。

    在中國人眼里,印度多數地區就像貧民窟,布局混亂,治理失效,犯罪率奇高;在印度人的眼中,他們的城市經濟發達,鄉村平穩寧靜,人民生活幸福感高。

    在中國人眼里,印度人居住條件骯臟不堪,垃圾遍地,污水橫流;在印度人眼中,他們的新興小區干凈高檔,環境優美,傳統社區文化積淀豐富,是傳統與現代結合的體現。

    在中國人眼里,印度的馬路狹窄逼仄、塵土飛揚、牲畜亂竄,汽車破舊,火車擁擠;在印度人眼中,他們的公路干凈整潔且綠色簇擁,有完整的公共交通系統,私人的現代交通工具也很普遍,各取所需……

    同理,印度人對于中國的偏見和猜忌也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印度人的中國”和“中國人的中國”,在每個宏觀和細節層面上也都會有類似的反差。作為亞洲最大的兩個國家、全球歷史最悠久的兩大文明,印度和中國一直被拿來比較,卻很少被理性對待,更多的是以偏見對偏見,以傲慢對傲慢。

    作為以理性自許的民族,不應因偏見和傲慢而無視整體,感性判斷,從而錯失全球經濟結構調整而產生的機遇。回想一下,幾十年前,海外人眼中的中國人可能還梳著辮子,穿著馬褂;直到20世紀90年代,中國的形象還經常與落后、骯臟、混亂聯系在一起。那時,絕不會有人認為中國可以超過英法德日俄,至于想與美國比肩,更是天方夜譚。即便是現在,對于中國的不堪的認識仍然大有市場。那么,當對印度的認識為“刻板印象”左右的時候,是否想過三十年、二十年前、甚至十年前中國的遭際呢?曾幾何時,中國人能夠管好自己、做好自己的事都是不被看好,甚至被懷疑的事。現在卻要把過去別人加給中國的偏見和傲慢轉加給別人嗎?這樣做,我們又成了誰呢?我想我們自己應該時常自省。

    來源:航運交易公報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韩国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