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船舶新聞 于 2017-4-15 12:32 編輯
雖然多體船有著航速快,穩性高的特點,寬大的甲板面積似乎也讓多體船很適合將其發展為航母。但這些優勢目前看來還不足以讓多體船掀起一場猶如當年單翼機代替雙翼機那樣的革命。反倒是一些缺陷經常被人詬病,如022與“獨立”級為了減輕船體結構重量都采用了鋁合金材料,但這一材料運用在作戰艦只上就意味著抗損性不足,在馬島戰爭中沉沒的“謝菲爾德”號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

雖然多體船的甲板面積十分寬大,但作為航空母艦的話,機庫空間往往是比甲板面積更重要的一直指標,這可比汽車渡輪復雜多了。因此,多體航母這類的構想看看就可以了。要想在要未來看到更多造型更驚艷的多體船,還是期待哪家游輪公司或者民間土壕大建出奇跡吧。事實上,在漫長的人類工程科技史中,還有不少與“多體船”命運近似的概念與腦洞。
今天我便利用這個機會,向諸位看官簡單盤點幾款曾被炒得紅極一時,卻被打上然并卵標簽的“科技概念股”吧。
磁流體推進器(Magnetohydrodynamic drive)
漫長的船舶發展史中,人類發明過各式各樣的船舶推進裝置,從手劃槳,明輪,再到螺旋槳,無外乎是靠各種物理手段花式劃水推進船舶前行。但一些科學家就是覺得這些方法統統TOO YOUNG了,于是乎開發了磁流體推進器(Magnetohydrodynamic drive),簡稱MHP,聽著就很高大上對吧,在一些文獻中,這種推進器被描述的神乎其神,大有在船舶推進領域掀起一股革命之勢。

光說不練可不行,霓虹國在這一方面算是走在了時代的前列, 上世紀九十年代,日本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磁流體推進試驗船YAMATO-1,沒錯,和我們熟悉的那個“大和”號是一個名字。但這艘“大和”號沒有91式穿甲彈,也放不了波動炮,引以為傲的磁流體推進單元僅能令其跑出8節的航速。要怪就怪現在的人類科技不夠力咯。如果您在其他地方看到什么“中國正在建造超導磁流體推進型潛艇,航速可超過100節,美國驚呼不可戰勝”的文章,只要保持微笑就可以了。
▲曾經轟動一時的YAMATO-1,今日已成為日本某公園的一件展品
MHD推進系統的核心,其原理是利用海水的導電性通過強磁場產生一個推進船舶的作用力。
航空戰列艦(hybrid carrier)
自飛機在一戰嶄露頭角以來,稍有常識的海軍人士都能看出這一新裝備會對傳統的海戰格局產生巨大的影響,但如果你又是一名信仰堅定的大艦巨炮主義者,不愿向航母勢力低頭,航空戰列艦絕對是您最好的選擇。這種既有巨炮堅甲,又有小灰機護體的設計簡直是所有海洋大國夢寐以求的“究極戰艦”;可惜幾十年的炒作下來,只有日本人在二戰改造的日向,伊勢兩艦勉強符合這一標準。這還是由于缺錢缺時間情況下的應急產物。事實證明,靠這種“究極戰艦”掃清六合,席卷八荒,走上海權巔峰的劇情,還是出現在動漫游戲里更好。
▲改造為航空戰列艦的“伊勢”號,大概誰都想不到這一應急產物竟成航空戰列艦的“絕唱”
上世紀八十年代里根提出600艦海軍的規劃時,曾計劃把封存的幾艘衣阿華級改造為航空戰列艦,后因費效比考量放棄了這一方案。
▲多體船+航空戰列艦就問你怕不怕,游戲“鋼鐵的咆哮3” 出現的BOSS艦Muspellsheim
https://v.qq.com/x/cover/d2pv1a47za0eec4/y0386tpmx3q.html
來源:軍武次位面(微信公眾號ID:junwu2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