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v.qq.com/x/cover/7hv1885r26f5l12/s0023w9u4ae.html
4月19日,廣東中遠船務團委組織團員青年赴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科考船母港碼頭,登上剛剛結束南極科考任務歸來的“海洋六號”船,參加第48個“世界地球日”科普活動。公司技術設計、船機電生產管理、物資管理等線條青年職工,包括在建科考船“海洋地質十號”項目聯合黨支部青年突擊隊隊員30多人參加了本次活動。

歷時232天,航程近7萬公里,“海洋六號”在本月14日順利完成2016年深海地質航次、中國大洋41航次和中國第33次南極科學考察航次任務,是入列以來調查時間最長,參航和輪換人員最多,作業區域跨度最廣,航行條件最復雜的一個航次。在科考成果方面,此次“海洋六號”不僅首次進入南太平洋海域開展地質調查,發現了新的富集稀土深海沉積物。同時在太平洋海域的富鈷結殼調查方面也斬獲頗豐。更重要的是,“海洋六號”此次首次進入南極,在南極半島海域與“雪龍號”成功會師,形成了我國南極考察“海洋六號”加“雪龍號”多船聯合考察的新局面。利用船上先進的地質調查設備,“海洋六號”首次獲取了南極海底近2萬平方千米三維地形地貌高精度資料,可為我國后續在該區域科考和船舶航行提供了準確的水深數據。

聲學設備發射艙
海底機器人操作監控室,科學家在這里可以看到數千米海底的各種環境,以及操作各類型深潛器的情況。
在這里進行各種水文數據和地質數據的收集處理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