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加入《壓載水公約》
據聯合新聞網引述臺船副總經理曾國正口述報道,國際海事組織(IMO)將于今年九月實施「壓載水公約」,預期將對造船業衍生出安裝處理系統商機,同時促使船東加速展開船只汰舊換新步伐,有利新船訂單增長。
IMO系于2004年在英國召開的船舶壓載水管理大會上訂下兩個生效條件,一是必須獲得至少30個IMO會員國家簽署,二是批準國合計商船噸位應不少于世界商船總噸位的35%。
去年巴拿馬政府通過簽署后,包括船籍國及總噸位數量超過生效條件,壓載水公約確認將于今年九月八日成為強制適用的法條,IMO并準備在七月三日舉行船舶壓載水管理大會,重新訂定船舶安裝清除生物、殺菌等處理系統的生效時間表。
壓載水公約實施對造船業而言,將有兩個市場發展方向,首先為符合IMO新法規,除近幾年來交付的新船均已安裝處理系統外,船齡七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船只普遍可能改裝。
依據 Clarkson 去年八月調查,全球該區段船齡的油輪有4145艘、散裝船4543艘、集裝箱船3235艘、其他種類船舶達2萬余艘,是潛在改裝客戶。
臺船為例,去年接獲港商東方海外(OOCL)兩艘 8000TEU 集裝箱船改裝業務,每艘改裝約五十萬美元,預期隨著散裝船每三年一次進塢大修、集裝箱船每五年一次進塢大修,業務有望增多。
船齡十五年以上、二十五年以下船只,在操作效率不好的情況下,船東可能采取拆解行動,布局新船隊。全球該區段船齡的油輪4017艘、散裝船1282艘、集裝箱船882艘,其他種類船舶3.48萬艘,對新訂單增長有非常大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