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船舶新聞 于 2017-4-25 13:51 編輯
https://v.qq.com/x/page/w039517msbr.html

現代的航母,就算是大型的,滿排都限制在12萬噸以下,為什么不做到20萬噸,30萬噸呢?航母越大不是艦載機的飛行會更加順暢嗎?可以裝載更多的彈藥嗎?
其實航母也不是一上來就是10萬噸的,二戰初期航母才2萬多噸,然后發展到四五萬噸,后來噴氣飛機需要比較高的起飛和失速限制速度,因此甲板和彈射區都需要比從前更長距離,航母才擴大到5萬噸以上。之后美帝把航母擴大到10萬噸以上,基本也就到了極限了。
那為什么十萬多噸的航母就是極限了呢?
其實航母說到底,就是個海上的機場,這就已經說明了航母的本質了:航母是個特殊的水面浮動機場;航母必須機動,而且要高速機動。
既然是機場,那么航母最重要的區域就是甲板,在建造航母時,是先確定艦載機性能參數,根據飛機性能確定甲板參數,再根據甲板參數,確定艙室總體布局,最后確定噸位和動力系統參數。
而不論那一種航母載哪一種艦載機,要更好的放飛和回收飛機,航母和艦載機之間的速度差,越小越好,也就是說,艦載機的失速速度越小越好,而航母的長時間最高航速,越高越好。
而這兩者,都是有極限的,現代噴氣飛機的失速速度,和起飛速度,至少在120節到200節。而現代大型艦艇,最高持續航速在25節到35節之間,航母收放艦載機時候的長時間高航速,低海況下,30節基本就是極限。
除了高機動對艦載機起飛降落的影響,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作為水面的船舶,必然面對,水中,水面,和空中的威脅。其中水下的危險,一直是航母最大的威脅。
在面對空中和水面的其他艦艇的威脅,航母是有艦載機大范圍大半徑作戰和預警機戰場感知優勢的,都不算多可怕。但是水下的威脅,因為在視線范圍之外,再先進的反潛設施,都不能百分百保證可靠,就是現在,航母最怕的仍然是神出鬼沒的潛艇了,尤其是核潛艇。
現代潛艇可以從100海里外就發射潛射導彈,而且現代的智能魚雷在幾十海里外就可以多枚齊射發動致命的攻擊;一旦被智能魚雷鎖定,任何大型船舶幾乎都要坐以待斃。而且水的密度大,同樣的炸藥量,在水中爆炸的威力是比空中強很多倍的。
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說,制造出這樣的龐然大物,估計是認為”一發不頂用,就兩發,兩發不頂用,就給來個全套的240發!“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只有一個辦法了,咱惹不起還躲不起嗎?通過高機動,高航速來盡量躲避和及早脫離與潛艇的接觸。
常規潛艇,水下很難超過20節,只有核潛艇,是可以水下超過30節,但是呢,再先進的核潛艇,只要水下超過20節,噪音就會成倍增加,必然暴露,所以一般,潛艇是不會超過20節來作戰的。
而航母呢,能夠長時間保持高航速,對于自身作戰和躲避威脅時很重要的。所以潛艇是很難伏擊這樣高航速的航母的。
值得注意的是,滿排5萬噸以上的大型船舶,基本沒有能超過35節最高航速的。而不論航母還民用快船,船體滿排十萬噸,航速35節,已經是人類目前的技術極限,要想做到10萬噸以上,35節以上的船舶,至少20年內是做不到的。
這就是為什么咱們還沒有30萬噸的航母啦,這是經過多方面考慮的結果,是航母最好的狀態。
來源:天下有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