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couao">
  • <xmp id="couao"><menu id="couao"></menu>
    <xmp id="couao">
  • <dd id="couao"></dd><menu id="couao"><menu id="couao"></menu></menu><nav id="couao"></nav>
  • <nav id="couao"><code id="couao"></code></nav>

    媒體六問國產航母:下水為何“延期”?噸位能排第幾?

    萬千軍迷和無數國人翹首企盼已久的中國首艘國產航母001A昨天終于下水了。作為遼寧艦之后,中國的又一艘5萬噸級(軍方發言人的說法)的大船,目前官方并沒有對外披露太多數據和資料。《環球時報》記者日前專訪了中國著名航母專家李杰,請他詳細解讀就這艘來之不易的中國國產航母。

    下水為什么“延期”?

    網上此前傳說國產航母要在4月23日海軍節下水。為什么“延期”?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大型船舶下水要考慮到水文環境等因素,尤其是潮期的影響。為保障下水安全,水深要足夠。比如說一條船吃水10米,理論水深11米足夠,但因為下水時船舶可能會上下顛簸,加之海浪作用力,可能需要十七八米才可以。一般每月農歷初一、十五以后兩三天內,各會發生一次大潮,那時潮水漲得最高,落得最低。在每月農歷初八、二十三以后兩三天內,各有一次小潮。4月23日是農歷三月二十七,不是大潮日而靠近小潮日,不是最好“窗口期”。

    按照國外航母的建造經驗,通常以“切割第一塊鋼板”為標志開始正式建造,然后像搭積木一樣在船塢內將一個個分段組裝起來。據李杰介紹,舉行下水儀式,標志主船體建造工作基本結束,下水時可以理解為毛坯房,此時航母一般完成了總工程量的70%-80%。下水后,國產航母還要進一步舾裝,也就是對毛坯房進行室內裝修,還要進行一系列的測試,大概2年后航母才能服役,服役后再經過2-3年才能形成戰斗力。

    噸位到底有多大?

    ▲圖片說明,搭載大量艦載機的遼寧艦。

    衡量一個大型水面戰艦的戰斗力如何,噸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截至目前,有關國產航母噸位的官方說法,只有國防部發言人楊宇軍大校在例行記者會上說過:“排水量約為5萬噸級,采用常規動力裝置。”

    5萬噸級?中國造了一個比遼寧艦還小的國產航母?熟悉海軍的朋友可能了解,大型水面艦艇的排水量有兩個標準:標準排水量、滿載排水量。就拿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為例,標準排水量為5.7萬噸,滿載為6.75萬噸。

    因為國產航母的設計和建造吸收了遼寧艦科研試驗和訓練的有益經驗,李杰認為,它的排水量不會低于遼寧艦。由于新航母在遼寧艦的基礎上進行了一系列改進,機庫面積和甲板面積都將得到提升,如果按照上艦的殲-15重型艦載機的數量增加10架來計算,排水量至少會增加200多噸,如果再算上增加的其他武器和設備的重量,新航母的排水量有可能接近7萬噸。

    國產航母能排第幾?

    世界上擁有超級航母的只有一個國家:美國。它處于目前各國無論從數量、技術含量還是作戰能力都無法企及的第一陣營。美國海軍擁有10艘“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其中4艘的排水量在9萬多噸,其余6艘都在10萬噸以上,剛完成海試的“福特 ”號排水量也在10萬噸以上。

    不過,按照中國著名航母專家李杰的觀點,只要超過6萬噸的都應該算作中大型航母,那么中國的這兩艘航母已經沖進中大型航母的陣營了,而在這個級別上可以和中國航母玩比大小的還真沒有幾個了。

    ▲圖片說明: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航母。

    舉個例子,目前除了美國海軍以外世界上唯一的核動力航母法國“戴高樂”號的噸位也就4萬多噸。此外,去年剛去地中海執行首次實戰任務的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同遼寧艦是親戚關系,所以排水量大概也是6萬多噸。英國海軍正在建造的兩艘“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也是6萬多噸。從噸位上看,印度的航母完全不是對手,而日本計劃赴南海巡航的“出云”級直升機母艦在中國航母面前則只能乖乖稱為“準航母”。

    ▲圖片說明: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的噸位和中國航母相當。

    性能有哪些提升?

    ▲圖片說明:001A的艦島相比遼寧艦有所縮小

    中國軍方發言人坦承中國首艘國產航母是在遼寧艦的基礎上設計建造的,從互聯網上不斷傳出的航母建造過程中的照片也可以看出,它與遼寧艦長得很像。那中國的首艘航母是完全照搬遼寧艦嗎,它又可能有了哪些改進呢?

    ▲圖說:網絡上流傳的001A與遼寧艦的同角度對比照。

    李杰表示,001A型國產航母除了船殼的樣子看起來和遼寧艦有點像,內部的設備很可能全部換成了最新型的國產設備,這種升級有著脫胎換骨的意味。艦載武器、雷達、發動機、電子設備將全部采用國內最新型的裝備。

    除了看得見的改進,還有不少一般人不容易發現的小改進也將深刻改變國產航母的作戰效能。就以機庫為例,機庫是否可以搭載更多艦載機決定著航母的戰斗力水平。國產航母在設計過程中,非常可能將俄制航母不符合時代發展的設計去掉,進一步擴大機庫面積。同時,從衛星圖片上來看,新航母的艦島尺寸比遼寧艦縮短不少,這些設計上的小調整使起飛區、著艦區和停機區的面積都一定程度增加,這將帶來載機數量以及戰機出動效率的大幅提升。

    停機區面積增加之后,甲板上等待出動的戰機數量增加,出動效率就會進一步增加。同時,通過調整航母滑躍甲板的角度,使載彈量和載油量更多,提升單機作戰能力。據航母專家李杰估算,這種變化可能會使航母艦載戰斗機的搭載數量增加8-10架,甚至更多。相比遼寧艦,國產航母的戰斗力提升可能至少在3成以上。

    國產航母意義何在?

    前不久美國新一代核動力航母的海試引發外界廣泛關注。相比美國研制新型核動力航母,中國首艘國產航母為何要造一艘看起來技術性能并不代表最新航母發展方向的遼寧艦“姊妹艦”呢?這種“重復”到底有多大意義呢?

    ▲圖片說明:印度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下水時就是一個空殼。

    這種重復的意義非常巨大。以印度海軍為例,印度海軍擁有和使用航母的歷史遠比中國更長,但印度研制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時間長達十多年,至今仍沒有服役,據承建的科欽造船廠估計,要到2023年才能交付印度海軍。

    李杰表示,中國既沒有建造航母的完整圖紙,也沒有設計航母的經驗,更缺乏建造大型戰艦方面的工程人員,所以國產航母需要從設計、零部件生產加工、各個分段的組裝、建造流程等所有方面從頭開始。以遼寧艦為基礎,“重復”制造一艘國產航母,可以幫助中國吃透航母這種巨系統的設計、建造全過程。從此,中國就有了自己的一整套航母建造圖紙、設計方案以及計算機上的數據模型。

    目前,在全球,能真正靠自己完成中型、大型航母建造全過程的,也就只有美國、英國、法國等少數幾個國家,包括俄羅斯目前還沒有獨立完成這一過程。

    李杰強調,“下蹲是為了跳得更高”。中國首艘國產航母的建造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補齊中國在航母建造流程中落了幾十年的必修課。這個過程既構筑了一個非常豐富、詳實的數據庫,更是打造了一個培養大型主戰艦艇設計建造人才的“黃埔軍校”,這些都將極大提升中國建造第二艘、第三艘航母的技術起點。

    更重要的是,首艘國產航母在服役之后將成為中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執行作戰任務的航母,中國將率先成為亞洲擁有2個中大型航母戰斗群的國家。到時候,可能會出現兩大航母分別部署在一北一南兩大航母基地,并且對東海、南海等熱點海域進行定期巡航、海上演練,或執行一些非戰爭軍事任務。

    李杰認為,屆時,中國航母應用更加靈活,戰法戰術也更加多樣,既可以單個航母編隊出去巡邏,也可以同時把兩個航母編隊都派到同一個海區執行任務,比如南海。

    為什么我們必須低調?

    有外媒稱,001A型航母與美國“尼米茲”或“福特”級還有相當大差距,但與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級和法國的“戴高樂”號相比,戰斗力可能還稍有勝出。而與俄羅斯的“庫茲涅佐夫”號和印度的“維克蘭特”號相比,則勝出更多。

    ▲圖片說明:法國“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

    李杰建議,面對這種“吹捧”一定要冷靜。法國“戴高樂”號雖然噸位只有4萬噸左右,但它采用核動力系統、彈射起飛方式,還裝備固定翼預警機,而且它搭載的“陣風”戰斗機應該算3代半戰機,所以001A還不能與對方進行簡單對比。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雖然噸位和中國航母相近,也使用常規動力、滑躍甲板起飛,不過,未來它將會采用F-35戰機。除了技術方面,還要看到英法俄等海軍強國在航母應用方面的歷史積淀,人家畢竟已經玩了那么多年,并且有過多次航母實戰經驗。

    ▲圖片說明:“陣風”在法國航母上彈射起飛。

    國產航母下水,只是中國航母建設的第一步。“既不妄自尊大、更不妄自菲薄”,可能才是客觀、冷靜看待中國航母發展的有益態度。

    有了國產航母這個堅實的臺階,中國航母發展會持續提升。李杰表示,下一步,中國可能會自主設計建造噸位更大、隱身性更好、采用彈射技術的航母,再下一步可能會采用電磁彈射系統,裝備電磁軌道炮等新概念武器。

    來自中國海軍的馬偉明院士就曾表示,“中國的電磁彈射技術不輸美國,甚至更先進”。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只要持續發展航母,超越英法只是時間問題,十年之后中國的核動力航母與美國的“福特”級掰掰手腕,中美航母在大洋洲、印度洋邂逅,一起在甲板上搞搞籃球賽、互相觀摩學習一下也并非只是中國人自己的YY。

    來源:環球時報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韩国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