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couao">
  • <xmp id="couao"><menu id="couao"></menu>
    <xmp id="couao">
  • <dd id="couao"></dd><menu id="couao"><menu id="couao"></menu></menu><nav id="couao"></nav>
  • <nav id="couao"><code id="couao"></code></nav>

    “蛟龍”號完成南海今年第一潛:水下航行7公里連續作業7小時




    4月26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布入水中,“蛙人”準備解纜。當日7時,“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從“向陽紅09”科學考察船上離開,緩緩進入水中,向南海深處潛去。這是中國大洋38航次第二航段首潛,也是“蛟龍”號南海今年第一潛。本航段主要科學目標,是利用“蛟龍”號載人深潛優勢,在南海北部開展1000米級多金屬結核采集系統海試區的選址,獲取多金屬結核采礦試驗工程所需海底地質、深海環境參數。同時,“蛟龍”號將在南海海山鏈區和陸坡區進行載人深潛,以海洋地質學調查為主,兼顧海洋生物學調查。

    26日16時19分,“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順利回收至“向陽紅09”科學考察船甲板,完成中國大洋38航次第二航段首潛、南海今年第一潛。

    “蛟龍”號上午7時離開“向陽紅09”科學考察船甲板,7分鐘后布放完成;7時09分下潛,最大下潛深度為1741米;15時02分返航,16時19分回到甲板。水中時間9小時12分,海底作業7小時。

    “蛟龍”號帶回了16升近底海水水樣,8管短柱狀沉積物樣品,2塊巖石樣品,拍攝了一些高清視頻和圖片資料。

    此次下潛人員為潛航員唐嘉陵和另兩名實習潛航員劉曉輝、楊一帆。這已經是唐嘉陵的第64次下潛,他們在水下連續作業7小時,經受住了心理和體能的考驗。

    “這次接近‘蛟龍’號迄今為止最長水下作業時間。同時,本潛次航行測線超過7公里,也創下了‘蛟龍’號總共134次下潛以來最長的歷史記錄。”唐嘉陵說。

    本次下潛和作業過程中,下潛團隊對潛水器的航行控制、均衡調節、水聲通信和定位、機械手及作業工具進行了全面測試,完成了潛水器技術狀態確認。

    中國大洋38航次第二航段的主要科學目標,是利用“蛟龍”號載人深潛優勢,在南海北部開展1000米級多金屬結核采集系統海試區的選址。同時,“蛟龍”號將在海山鏈區和陸坡區載人深潛,以海洋地質學調查為主,兼顧海洋生物學調查。

    27日7時,“蛟龍”號將進行中國大洋38航次第二航段的第二次下潛。

    來源:新華社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韩国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