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船廠船舶有限公司主管建造師 “生產一線雖苦雖累,卻能更好地磨練和充實自己。”
53歲的陶國全,是上海船廠船舶有限公司造船一線勇挑大梁的唯一一位女性主任建造師,是公司首屈一指的技術、技能復合型(雙師型)專家。在她不到1.6米的個頭里,似乎蘊藏著使不完的力量和用不竭的辦法,她的敬業和專業,使她在被稱為“男人的事業圈”的造船行業里,收獲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和掌聲。
船舶技術通
1981年,尚不滿18歲的陶國全剛高中畢業,就頂替父親進上海船廠當了一名船舶電工。“那時候,受父親影響,覺得人學一點技術傍身很重要。”陶國全說,在進入上海船廠前,她沒有學過相關的專業知識,所有的知識和經驗都是從3年的學徒生涯開始積累的。
船舶行業辛苦高危,忙時不分冬夏。在寒風刺骨的嚴冬,她爬上10多米高的船桅安裝桅燈,在熱浪滾滾的盛夏,她鉆進悶熱的艙室排裝電纜……
隨著工作的深入,陶國全越發覺得專業知識匱乏。1984年她參加成人高考,進入上海船舶公司聯合大學電器自動化專業,白天依舊工作,到了晚上學習大專課程,堅持了4年。
有了大專文憑,又有一線崗位的經驗,船廠想要把她調到設計所擔任電裝設計技術員,但陶國全更喜歡在一線工作,她主動提出回車間一線技術組專攻電器調試工作。她說:“生產一線雖苦雖累,卻能更好地磨練和充實自己。”
工作以來,她參與建造了中國第一座半潛式海上石油鉆井平臺“勘探三號”、我國第一批出口28.3萬立方英尺冷藏集裝箱船、第一批出口歐洲的12300噸集裝箱多用途船,以及系列集裝箱船、散貨船、重吊船幾十艘。
如今的她已然是一名通曉公司建造的所有船型全船設備調試工作的技術專家,也是高技術船舶建造團隊中為數不多的女性佼佼者。
“安”家鉆井船
2010年,上海船廠承接了全球第六代鉆井船TIGER系列項目。該項目是我國首批擁有完全知識產權的深海鉆井船項目,從方案設計到船體建造,包括重要設備采購、全船設備安裝調試,都由上船公司牽頭“一手包辦”。
2013年,陶國全主動應戰,擔任該項目首制船TIGER1的主任建造師,成為了該船建造的協調“總管家”。首制船的工作量,相當于建造10艘中型集裝箱船,但技術難度要高更多。為了使全船幾十個生產區域,幾百名工人,上百個工種,有效推進建造工程,陶國全將“家”安在鉆井船上。白天,她在鉆井船的各個區域來回穿梭,熟悉船舶性能構造,關注著每一個施工進度和細節。晚上,她挑燈夜戰,翻閱大量圖紙和資料。小到一個螺帽的缺失,大到各種先進設備調試的失誤,許多次先于其他人發現問題,并及時通知相關人員更改,避免錯誤施工。
在一次檢查中,陶國全發現水密門遙控操作臺面板的編號錯了,如果返工成本高又費工時,她想到了船員房間的報警裝置會采取覆蓋塑料薄膜的方式,來增加或更改指示燈的作用,可以借鑒此法,在錯誤的臺面上覆蓋一層印上正確標識的塑料薄膜。她的提議很快得到了船東的同意,避免了延長工期30天。
如今,全球第六代鉆井船項目已在2015年3月、12月成功完成了兩次海試,2016年初還獲得了美國船級社頒發的完工證明,證明該船已具備離廠條件,可以交付使用。
在造船行業工作了35年,陶國全在一群“鐵血漢子”們都叫苦不迭的造船工作環境中奉獻了自己的青春,也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眼下,她的夢想新航標就是讓全球第六代鉆井船,可以早日航向深海,物盡其用。
來源:新民晚報 記者 裘穎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