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作者為路透專欄作家,以下內容僅代表其個人觀點)
撰稿 Clyde Russell
路透新加坡4月28日 – 隨著鐵礦石短暫一波大漲的興奮情緒消退后,現在市場緊緊糾結的問題變成:究竟鐵礦石的合理價位在哪里?
中國現貨鐵礦石價格周四收在每噸66.42美元,與2月21日觸及的17個月高點94.86美元相比,已經大跌30%。
行業參與人士所面臨的問題是,在年底之前的這段時間里,要如何應對那些已經影響過或料將推動鐵礦石價格的變數。
從供需平衡及評估邊際供應成本開始研究的傳統方法,確實是不錯的起點。
但若要說過去一年市場學到了什么教訓,答案就是推動市場的主要因素是中國的政策決定,以及市場參與人士對這些決定的反應。
從2015年12月10日所及低點每噸38.52美元到今年2月創下的高點,鐵礦石大漲近150%,令多數觀察人士大呼意外,因為這主要是受中國政府刺激基礎設施支出和建設政策的推動,后者是中國鋼鐵需求的主要領域。
今年市場預期中國政府將收回部分刺激政策,因此將削減鋼和鐵礦石的需求增長。
如果2017年剩下時間也是如此,這對于鋼價和鐵礦石價格來說是一個偏空信號。
周四對新加坡交易所鐵礦石論壇的數百名市場參與人士的調查顯示,他們對鐵礦石價格的悲觀情緒上升。
約三分之一反饋者認為,今年現貨鐵礦石均價將介于每噸60-70美元,約半數受訪者認為今年剩余時間鐵礦石價格將在60美元以下。
這讓市場重新思考供應給中國鐵礦石的邊際價格是多少?價格還要在這個水平下跌多少才能擠出足夠的鐵礦石供給,讓市場恢復平衡。
大多數預估似乎都在每噸60美元水平附近,在這一價位上,90%的海運鐵礦石供應商都仍然有利可圖。
當然,是近幾個月價位的上漲引發可替代供應商對中國出口的大增,這些國家是指澳洲、巴西和南非三大主要出口國以外的供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