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珠江口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試采已連續產氣達31天,實現了試采工作的“滿月”記錄,這也表明我國的海洋深水工程裝備技術取得了新的重大突破。
由中船第九設計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承擔設計的我國首個海洋深水試驗池項目,為此作出了積極貢獻。
為解決我國在海洋深水工程領域研究基礎薄弱的現狀,加速形成核心技術能力和研究水平以及工程綜合配套能力,填補我國在深海科技領域開發研究的空白,2004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復同意上海交通大學海洋深水試驗池建設項目,中船九院承擔了該項目的工程設計任務。該海洋深水試驗池由水池本體和一個深井組成,配備有造波、消波、造流、造風、水深調節系統以及各類測試儀器和數據自動采集及實時分析系統、集中控制系統、水質循環系統,具備模擬3000米水深的深海環境試驗能力,是目前世界上規模僅次于荷蘭水池的第二大海洋深水試驗池。
在海洋深水試驗池的建設中,中船九院大膽采用國際先進技術,在造流系統、工程技術、設備選型等方面開展了大量的科研攻關工作,解決了諸多技術難題。尤其是在造流系統的設計中,他們先后解決了水池進水廊道流速、整流段整流措施的設計及水池進口處水流在垂直斷面上流速的分布,使得該深水試驗池的流場均勻性等關鍵技術指標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也使得中船九院成為國內唯一自主掌握精細化流場設計技術的科研機構。
據了解,上海交大海洋深水試驗池是我國首座海洋深水試驗池。該試驗水池為我國海洋工程技術,尤其是深海工程技術的研究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在船舶與海洋工程領域開展創新研究、解決產業關鍵技術中發揮了重要引領和支撐作用,其一流的性能表現和研究能力得到了國際海洋工程界的矚目,在國際海洋工程界擁有了廣泛的知名度。而中船九院“徐劍工作室”也將該項目的科研成果陸續應用到國內其他深水試驗裝置的設計和建造中,均已取得良好的效益。
據“徐劍工作室”負責人徐劍介紹,該工作室目前正在采用數值模擬技術,對深水試驗水池造流技術繼續進行優化和深化。他表示,此次開采成功只是可燃冰勘探開發過程中的一小步,距離真正的商業化開采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可燃冰開發過程中面臨的地質安全、可靠運行、環境沖擊等問題都有待進一步解決。中船九院將堅持技術創新,為我國海洋工程技術研究提供可靠的支撐,為實施海洋強國戰略再立新功。 研究表明,我國可燃冰資源儲存量約相當于1000億噸油當量,而南海海域是我國可燃冰最主要的分布區,其中有近800億噸就在南海海底,本次試采點就位于水深1266米海底以下203~277米處。但由于南海海域環境復雜,對深海海洋工程結構物的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準確地獲取海洋工程結構物在深海條件下的各種運動、載荷、響應等數據和信息,成為開發深海資源、建造深海資源開發裝備的關鍵技術難題,能夠準確獲取這些數據和信息也成為決定深海資源開發裝備結構、設計、制造、施工和營運方案的重要依據。長期以來,國際上只有荷蘭、挪威、美國等海洋科技發達國家才擁有海洋深水試驗池。
來源:中船集團
- 2023年07月14日
-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