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couao">
  • <xmp id="couao"><menu id="couao"></menu>
    <xmp id="couao">
  • <dd id="couao"></dd><menu id="couao"><menu id="couao"></menu></menu><nav id="couao"></nav>
  • <nav id="couao"><code id="couao"></code></nav>

    國產船舶設備依然“上船難”

    圖文無關

    國內配套企業10000千瓦的船用齒輪箱都做的了,為何國內某些船東在5000千瓦的船用齒輪箱選購中,連一個競標機會都不給國內配套企業呢?



    以上,是國內一位船配企業負責人的疑問。

    記者近日了解到,國內正在設計的某大型工程船上的齒輪箱、主推進系統等主要設備均由船東指定國外品牌;尚在設計中的3000噸級科考船上的齒輪箱等主推進系統以及一些主要設備,船東亦明確表示將選用進口品牌。消息一經傳開,業內一片唏噓。一方面,國內建造的科考船、大型工程船等高技術船舶上的一些主要設備長期以來依靠進口;另一方面,國內配套企業針對國內高技術船舶需求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研發出來的產品卻頻頻出現“上船難”問題。

    誰來牽線搭橋,打通國產設備上船的“最后一公里”?

    配套企業:給我一個機會 展示我的才能

    一些配套企業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不敢奢望“國貨國用”,但國內船東特別是國家事業單位,在選購新船配套產品時,是不是應該在同等條件下給國內配套企業一個與國外同行同臺競爭的機會?!然而,絕大多數國內船東一開口也是要求配套產品是進口品牌,直接將國產配套產品拒之門外。

    國家事業單位訂造新船的經費主要源自國家財政資金,其新船訂造應屬國家采購范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第十條規定,政府采購時應采購本國貨物、工程和服務,當需要采購的貨物、工程或者服務在中國境內無法獲取或者以無法合理的商業條件獲取的除外。業內人士表示,在尚未全面了解國內配套企業是否具備新船配套能力的情況下,國家事業單位在新船配套設備采購時直接將國內配套企業拒之門外,其做法值得商榷。

    經過多年的發展和積累,我國船舶配套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國內船舶配套企業的研發和生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以船用齒輪箱產品為例,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及設計理念,再經過不斷創新,國內船用齒輪箱行業已形成了重慶齒輪箱有限責任公司、杭州前進齒輪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干生產企業。重齒以其特有優勢牢牢占據了國內艦船齒輪箱絕大部分的市場份額。杭齒則以品種多、規格全而成為國內民船齒輪箱領域的龍頭老大,其交付的挖泥船齒輪箱最大輸出功率高達10500千瓦。

    杭齒船機公司成套系統銷售部總經理何沛說,10年前,杭齒的齒輪箱產品與國外同等規格產品相比,要重30%左右,噪聲也大,但近年來經過不斷的技術改進,與國外同類產品幾乎已沒有差距。如果按照國外產品的價格,用更好的材料和齒輪芯,杭齒生產的船用齒輪箱一樣可以達到國外先進產品水平。目前,杭齒已有很多按照進口產品要求制造的成套主推進系統交付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用戶對使用效果表示滿意。

    “國內配套企業10000千瓦的船用齒輪箱都做的了,為何國內某些船東在5000千瓦的船用齒輪箱選購中,連一個競標機會都不給國內配套企業呢?”何沛一臉茫然。

    國內船東:不是我不愛你 你得讓我安心

    國內挖泥船最大使用單位之一長江航道局的一位船舶項目經辦人說,選不選用國產配套設備,更多取決于新船投資額度、配套產品類型等。

    該人士介紹說,長江航道局訂造的大型挖泥船上的主機、齒輪箱、推進系統等主要配套設備以進口居多。“訂造的挖泥船越大,投資就越高,對船舶整個系統的穩定性、可靠性要求也就越高。”他說,對于國家事業單位來說,爭取到國家資金很不容易,因此,使用國家資金訂造的船舶的穩定性、可靠性若不能達到預期,誰也擔不起這個責任。他認為,近年來中國工業盡管發展勢頭迅猛,但因先天不足,在基礎材料研制特別是鋼材材質,以及機械精加工能力等方面仍與發達國家存在一定的差距,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產配套設備特別是一些高精度、高技術含量船舶配套產品的穩定性與可靠性。同樣一件配套產品,進口的可能用上20年,國產的也許10年都用不到。

    對于國產配套產品,該人士稱,其實,只要國產配套設備能夠滿足安全可靠性方面的要求,國家事業單位一般也會優先考慮使用國產設備。

    出路:打消船東顧慮 打通上船通道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系統工程部總經理趙同賓認為,國家事業單位對國產配套設備的謹慎態度可以理解。要加快國產配套產品的上船步伐,國內配套企業必須與船東進行充分溝通,并不斷提升產品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我國船舶配套產業的發展。去年出臺的《船舶配套產業能力提升行動計劃(2016~2020)》就提出,加強關鍵技術與產品的試驗驗證能力建設,提高產品壽命周期、質量追溯能力;支持行業組織發布經技術機構認證符合裝船要求的船舶配套產品目錄,引導船東、船廠、船舶設計單位選用。有業內人士指出,國內船東不敢大膽使用國產配套設備,關鍵在于對國產配套產品的可靠性、穩定性心存疑慮。如果從國家層面設立一家類似船舶配套產品技術論證中心的機構,專門負責從技術及實用角度論證國產配套產品上船的可行性,同時對經嚴格論證上船的國產配套產品建立相應的質量責任追溯及補償機制,無疑將打消國內船東對使用國產配套產品的顧慮,從而進一步提升國產配套設備的裝船率。

    來源:中國船舶報 記者  周升友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韩国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