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船舶新聞 于 2017-9-26 14:59 編輯
記者 李琴
OceanSaver公司的破產令人唏噓,都堅持了那么多年了,都投入那么多錢了,都通過美國海岸警衛隊(USCG)型式認可了,都有了100多套的實船業績了……可是,說破產就破產了,而且是在壓載水管理公約正式生效實施之后。
2004年國際海事組織(IMO)出臺的壓載水管理公約,引得眾多企業紛紛瞄準未來的壓載水處理系統市場,不惜投入大量資金研發技術和產品。眾多市場研究機構也對這一市場給予“規模巨大、前景美好”的預言,進一步對市場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然而,大多數企業可能都沒想到,公約生效的時間如此漫長,而且臨近生效時還變相推遲2年;需要開展的試驗如此名目繁多,付出的資金與時間成本如何高昂;需要走過的認證之路如此曲折,通過了IMO的、各大船級社的型式認可,還要通過USCG的可替代壓載水處理系統(AMS)認證和型式認可……
公約生效難、通過認證難、獲得能長期投入卻不在乎及時回報的資金更難。開拓新市場的路原來如此兇險,一“難”過不去,就會成為“先烈”, OceanSaver公司的破產就是例子。當然,那些技術和產品不過關的企業就更不用說了。
壓載水處理系統企業的遭遇應引起其他新市場開拓者的關注,比如廢氣洗滌器企業。他們面對的也是一個未來的市場,這個市場如何也將取決于許多未知因素。比如,IMO對船舶硫排放規定生效的時間是否會出現變化,是否會出現像USCG關于壓載水規定這樣的單邊法規等。在這種情況下,這些企業應具備更強的風險意識,制定更多的防風險預案,并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產品質量,為自己尋找更強大的資金保障。
在許多市場成為“紅海”之后,新市場總是令人向往,然而,新市場的挑戰和風險絕不容忽視。要想最終成為新市場的勝者,就必須做好經受磨難的準備。只有承受住層層壓力,渡過重重關卡,化解種種風險,才能“落寞之后見繁華”。渡過難關,新市場就是一場盛筵,渡不過去,新市場就是一個陷阱。
來源:中國船舶報 記者 李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