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couao">
  • <xmp id="couao"><menu id="couao"></menu>
    <xmp id="couao">
  • <dd id="couao"></dd><menu id="couao"><menu id="couao"></menu></menu><nav id="couao"></nav>
  • <nav id="couao"><code id="couao"></code></nav>

    北極東北航道迎來商業航運新時代




    前不久,“天健”輪經北極東北航道順利抵達第一目的港——丹麥的埃斯比約港。

    這是今年第三艘經北極航道抵達歐洲港口的中國商船。在“天健”輪之前,今年已有兩艘從中國出發,經北極航道抵達歐洲的貨船“蓮花松”輪和“大安”輪。目前,“蓮花松”輪和“大安”輪已順利完成北極航次所有任務。

    據悉,“天健”輪9月11日進入白令海峽,正式踏上北極東北航道,9月19日駛出巴倫支海域,駛離北極東北航道。

    早在400多年前,歐洲航海家就在尋找經由北極通往東方的海上貿易之路,如今這條被稱為“冰上絲綢之路”的北極東北航道正在迎來商業航運新時代。

    北極東北航道與西北航道相對應,大航海時代的歐洲航海家從大西洋沿岸港口出發,經挪威海北上,東進穿越俄羅斯與北冰洋毗鄰的海域,最后由白令海峽進入太平洋。

    北極東北航道的開辟,主要由期望途經北極找到通往東方貿易之路的英國和荷蘭航海家所實踐。北極海域天寒地凍、堅冰阻擋、濃霧彌漫、壞血病頻發,種種因素困擾,使得早期的探索充滿艱辛和不幸。

    1553年,英國航海家威洛比和錢塞勒率領船隊開始探索這條航路,最遠到達巴倫支海南面的白海。但除了一艘船得以幸免,其余兩船70余人全部遇難。

    40多年后,荷蘭航海家巴倫支連續3次取道北極尋找通往中國的航路。1596年7月,巴倫支探險隊因堅冰困于新地島,繼而巴倫支長眠于這片海域。不過,他在航行中所做的記錄、繪制的海圖,為后來的航海探險家提供了指南。

    北極東北航道上最為宏大的探險考察,為彼得大帝時代在俄羅斯海軍服役多年的丹麥人白令所率領。從1725年到1741年,白令3次率領俄羅斯考察隊前往歐亞大陸最東端的海域考察。但證實了美洲大陸與亞洲大陸隔海相望的白令,與巴倫支一樣倒在了考察途中,名字留在了世界地圖上。

    打通北極東北航道的夢想,最終由芬蘭航海家諾登許爾德率領的國際考察隊實現。1878年7月,諾登許爾德從芬蘭赫爾辛基出發,于第二年夏天繞過亞洲大陸東北角進入白令海峽。至此,經過3個多世紀的尋找與發現,人類終于將北極東北航道走通。

    不過,東北航道并未立即為商業航運所利用,因為堅冰的阻擋,也由于無法保證沿途安全,直到20世紀60年代蘇聯核動力破冰船隊水平的提高,沿途航行安全體系的初步建設,這條遠洋航線開始嘗試商業運輸。

    1967年,蘇聯在這條國際航線上開出了第一艘貨輪。當年7月21日,裝載1800噸貨物的蘇聯“新沃羅涅日”號貨輪,從法國勒阿弗爾港開出,經北極東北航道于8月25日抵達日本橫濱。

    然而,曇花一現后,這條遠洋航線重歸于沉寂。雖然1997年芬蘭油輪曾通過北極東北航道抵達亞洲,但直到21世紀初,東北航道才真正成為一條初具規模的國際商業航線。

    俄羅斯北極物流中心數據顯示,2016年經由北極東北航道航行的船舶共297艘,比上一年增長35%。業內人士預測,隨著北極海冰加速消融,中俄、中歐來往東北航道的船舶將會逐年增多。

    2013年,中遠海運集團所屬“永盛”輪作為中國貨輪首次航行在這條航道上。截至目前,中遠海運集團旗下的中遠海運特運公司在北極東北航道派出船舶10艘、執行14個航次任務。其中,2017年的5艘貨船主要承運設備、鋼材、紙漿等貨物,探索中國商船北極東北航道的項目化、常態化運行。

    北極東北航道目前的通航時間為3個月左右,9月是航道兩側冰山和浮冰最少的黃金航運期。記者搭乘“天健”輪連日經過北極的楚科奇海、東西伯利亞海、拉普捷夫海、喀拉海、巴倫支海后發現,除了在拉普捷夫海和喀拉海之間的維利基茨基海峽及其東西出口處見到數處浮冰外,其他海域的航道兩側見不到任何冰山和浮冰。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北極海冰加速消融,適于航運的時間將不斷變長,沿途基礎設施建設也在不斷加強,這條東亞與歐洲間距離最短的國際航道正在迎來商業航運新時代。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劉詩平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韩国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