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美國墨西哥灣海域再度發生了原油泄漏事故,漏油規模可能創下自2010年災難性的深海地平線事故以來之最,這令剛剛在年初得到了特朗普政府開禁而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的近海石油開采活動之業務前景又再度蒙上了陰影。
據石油鉆探公司LLOG報道,該公司的一處位于路易斯安那州威尼斯市東南40英里處墨西哥灣海面之下的水下鉆探設施于10月11-12日發生泄漏事故,約有7950-9350桶原油泄入大洋水體。這一狀況也得到了美國安全及環境執法局(BSEE)的確認。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的環境專家指出,由于漏油點發生在深海,其對環境所造成的破壞性影響還要等到油污浮上海面并漂散開之后才會進一步顯現。
LLOG公司的副總裁表示,漏油事故是由于管道接頭破損引起。目前漏油管道已被關閉,但破損的接頭尚未被修復。公司方面已經設置了圍油欄設施來阻止油污進一步擴散。
受事故影響,事發區域原油日產量將從原先的9萬桶下降到約5.7萬桶。此前,路易斯安那州外海剛剛在10月初遭遇了颶風的侵襲,并導致墨西哥灣石油設施短暫關閉,但沒有確鑿證據表明當前這場漏油事故與颶風災情有關。
據悉,事發的鉆井平臺飄浮于4500英尺深的墨西哥灣海面上,于2015年投運,日產原油峰值為10萬桶路易斯安那重質原油,并可每日生產2.4億立方米的天然氣。
在2010年的事故之后,美國奧巴馬政府一度凍結了近海油氣的進一步開發活動,直至今年年初才被新上任的總統特朗普解禁。但如果漏油事故的后繼環境災難達到與當年媲美的程度,那么石油行業又會遭受環保領域的壓力。
來源:中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