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couao">
  • <xmp id="couao"><menu id="couao"></menu>
    <xmp id="couao">
  • <dd id="couao"></dd><menu id="couao"><menu id="couao"></menu></menu><nav id="couao"></nav>
  • <nav id="couao"><code id="couao"></code></nav>

    BDI指數創3年半新高后走弱 造船企業接單增多利潤減少

    編者按今年7月以來,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
    BDI)持續上漲,截至10月24日,BDI指數已經來到了1588點,為3年半的最高點,比2016年初低點290點漲幅超4倍。

    與此同時,今年以來中國船企不斷接到大單。前不久,總訂單額達到96億元的9艘2.2萬TEU級超大型集裝箱船訂單經過多國競爭后,最終落入了中國企業手中,法國達飛輪船分別與滬東中華集團、上海外高橋造船公司簽署超大型集裝箱船建造意向書,這是2015年第三季度以來的首批超大型船訂單……

    一時間,市場上關于航運、船舶制造業回暖之聲乍起。但近日以來,BDI指數不斷回落。這背后的航運市場及造船企業,尤其是民營船企生存狀況到底怎樣?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航運市場步入“蕭條期”。不過2017年以來,上述局面似乎正在慢慢發生改變。

    今年7月以來,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BDI)一路上漲,于10月24日達到近三年半的高點1588點,市場上航運市場回暖之聲乍起。但此后,BDI指數不斷走弱,截至11月15日已回落到1374點。而與之相關的造船業,尤其中國船企今年不斷收獲國際大單。那么,航運和造船業是否是真正回暖?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國際干散貨市場分析師邵斐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BDI指數的變化并不能完全反映整個航運市場的景氣度,實際上目前航運市場還處于一個恢復調整階段,這個市場已經有向好的跡象,但能否保持住,還要看供給端。

    航運上市公司業績回升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發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中國航運景氣報告顯示,2017年第三季度,中國航運景氣指數為118.72點,處在相對景氣區間。中國航運信心指數為143.31點,較上季度大幅上升21.66點,處于較為景氣區間。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A股一批航運企業交出的三季報似乎也在說明市場在好轉。記者通過查詢Wind發現,在主板上市、新三板掛牌的航運公司共有20余家,截至11月16日,中遠海特招商輪船、安通控股、海峽股份、長航鳳凰、渤海輪渡等多家公司公布三季報。

    通過梳理三季報,記者發現,上述航運企業多數在前三季度中實現不同程度盈利,有4家業績出現同比下滑,而另外幾家或是扭虧為盈,或是業績出現增長。

    中遠系旗下主營集裝箱海運業務的中遠海控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27.36億元,而公司上期業績則虧損91.77億元。中遠海控方面表示,今年1至9月份,集裝箱航運市場回暖,集裝箱運價、運量同比上升,當期實現了扭虧為盈。

    長航鳳凰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3423萬元,同比扭虧為盈。公司稱,主要是報告期內沿海干散貨市場好轉等原因。

    而在業績同比下滑的海運企業中,招商輪船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7.02億元,同比上期下滑60.33%。主營油品運輸企業招商輪船則表示,業績同比下滑主要原因是國際油輪市場身處淡季,由此影響了短期供應關系的平衡。

    招商輪船董秘孔康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三季度,運價跌到近三年來最低的水平,所以在油輪行業內,很多公司都是虧損的,“三季度運價下跌的原因,主要是今年上半年新交的船多,老船到下半年才開始拆船。所以外界對油輪這塊市場可能比較悲觀。”

    不過孔康也表示,其實今年的需求還是很不錯的,三季度有可能是這個行業最差的時間段,樂觀一點看,三季度油輪市場已經見底了,四季度以及2018年油輪市場會逐漸好轉。

    國際造船業權威咨詢機構英國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的最新報告顯示,第三季度將會是市場周期的底部或者說接近底部。2018年,油輪運力增長將會放緩,預計三季度油輪市場的低迷只是短暫的,并不會持續太長時間。

    應向高附加值船舶轉型

    伴隨著BDI指數的上漲,新船需求量也呈現大幅上升。根據克拉克松的統計,2017年1~9月全球累計新造船訂單達到4843萬載重噸,同比增長92%,2016全年為3068萬載重噸。

    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統計,今年1~9月,全國造船完工3515萬載重噸,同比增長41%。承接新船訂單2013萬載重噸,同比增長8.7%。

    南京一家大型造船企業副總經理楊樂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就我們而言,今年以來訂單確實比前幾年增加不少,我們同行也接到了不少訂單,所以僅就今年情況而言,造船業是出現了一定的回暖,但全球造船業形勢依然嚴峻。”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會長郭大成亦表示,“當前,全球造船業整體表現依舊低迷,市場需求仍不高。中國造船業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十分可貴。”

    需要注意的是,在新承接訂單量止跌回升的同時,國內船舶企業的經營效益卻還未得到有效改善。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披露的數據,今年1~9月,船舶行業80家重點監測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125億元,同比下降12%;利潤總額11億元,同比下降55%。

    中國船舶前三季度虧損2.93億元,上年同期虧損4.36億元。而作為中國首家造船上市公司,中船防務亦出現虧損,今年1至9月,公司虧損1.87億元。另一家虧損的公司則是船舶配件領域的寶鼎科技(002552,SZ),今年前9個月虧損344萬元。目前盈利最高的則是瑞特股份(300600,SZ),其前三季報凈利潤為8544萬元。

    中船防務在半年報中表示,盡管今年上半年全球新船成交量同比上升27%,但是部分造船企業迫于未來開工壓力,加大低價搶單力度,遂導致新船價格下跌。

    “一方面是現在造船的成本越來越低,造成新船的價格一直處于一個比較低的位置;另一方面船廠也在競價,這是非常市場化的行為。”邵斐分析道。

    那么,船企應該如何應對新船價格下跌的情況?邵斐表示,“最主要的就是開源節流,控制自己的成本,以及尋求轉型升級,如加大自主研發、綠色環保的技術。”

    楊樂亦認為,我國造船產業將面臨轉型升級,應向高附加值的船舶發展,“大型郵輪、LNG船和大型集裝箱船等高附加值造船市場,這才是造船業的”金礦”。”

    “高附加值船舶是國際競爭的重要領域,中國在高附加值船舶領域發力,符合市場需求的變化,中國正在由造船大國轉向造船強國。”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胡文龍說道。

    華泰證券分析師楊現華對記者說,“造船行業市場前景非常巨大,行業回暖會吸引各路資本的進入。”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記者 查道坤 吳凡 編輯 趙橋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韩国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