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couao">
  • <xmp id="couao"><menu id="couao"></menu>
    <xmp id="couao">
  • <dd id="couao"></dd><menu id="couao"><menu id="couao"></menu></menu><nav id="couao"></nav>
  • <nav id="couao"><code id="couao"></code></nav>

    東海撞船事故會引發災難殺滅海洋生物?交通部回應




    (事故現場,來自交通運輸部,拍攝于1月9日上午8時20分)

    1月6日20時許,巴拿馬籍油船“桑吉”輪與香港籍散貨船“長峰水晶”輪在長江口以東約160海里處發生碰撞。

    據悉,“桑吉”輪全船失火,船舶右傾,32名外籍船員失聯;“長峰水晶”輪有破損,但不危及船舶安全,21名中國籍船員已被安全救起。

    事發之后,交通運輸部立即對搜救和清污工作作出部署,中國海上搜救中心、上海海上搜救中心均派出力量前往搜救。韓國海洋警察廳也派出1艘海警船和1架固定翼飛機抵達現場。

    根據交通運輸部9日中午發布的最新消息,“長峰水晶”輪已于8日上午恢復航行,在“東海救118”輪的護航下駛往舟山,預計9日晚上靠泊,海事部門將開展事故調查。

    一位航運業內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解釋,這里的“恢復航行”不是正常的恢復航行,而是相對于停在原地而言:一個小小的缺陷都能讓船舶不再適航,需要盡快靠岸、就近修理,也正因此,該船本來要駛往廣東,卻優先停泊在舟山。

    另一艘船的搜救情況則不容樂觀。8日上午,“東海救117”輪在事發水域發現并打撈起1具身著浸水保溫服的落水人員遺體,初步判斷為“桑吉”輪遇險船員,9日上午10時30分,遺體已移交給民政部門。

    截至中午,現場指揮船“海巡01”輪組織13艘搜救船舶以“桑吉”輪為搜尋基點,繼續在900平方海里范圍內開展搜尋。但截至發稿,尚未有新的搜救進展,從目前的情況看,恐怕兇多吉少。

    交通運輸部表示,“桑吉”輪仍在燃燒。但根據央視獨家視頻以及交通運輸部發布的圖片來看,火勢已有所減緩。但是,“桑吉”輪存在爆炸、沉沒等危險,揮發和爆燃產生的有毒氣體對現場救援人員危害很大,這給搜救工作增加了難度。

    8日18時,上海打撈局已派出“華吉”輪,攜帶防護服、防護面具以及氣體檢測設備趕往現場參與搜救工作。

    “交通部也很無力,現在這樣子,人不敢上去救,國際壓力也很大:船一旦爆炸,搜救人員會有生命危險;但若不上船,日后發現有海員不幸在船上某個角落遇難,也會被苛責。但現在新聞披露還藏藏掖掖的,既沒說上去,也沒說不上去,披露不夠充分。”上述業內人士說道。

    另一方面,事故對東海的海洋生態環境影響也值得關注。

    有媒體已經發文指出,環境專家擔心這一事故可能造成大規模環境災難,殺滅大片海域的海洋生物。還有觀點認為,這次船只碰撞事故,將造成幾十年來最嚴重的原油泄漏事故。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桑吉”輪運輸的,并非一般意義上的原油,上述說法存在一定誤導。根據交通部相關報道,該船實際載貨量為13.6萬噸凝析油。

    據悉,凝析油是指從凝析氣田或者油田伴生天然氣凝析出來的液相組分,又稱天然汽油,密度、粘度介于成品油和原油之間,更易于形成面積廣泛的污染帶,為下一步控制污染和撲滅大火帶來困難。

    不過也由于粘稠度小,它產生的污染后果可能也會比普通原油小一些。“黑糊糊的原油黏住海鳥和魚類的情況,很大概率上不會出現。”上述業內人士說道。

    另外,凝析油的揮發性要強于普通原油,氣化溫度較低,起火燃燒的貨輪可能會導致大量凝析油氣化,與空氣混合后易爆燃。

    9日下午,交通運輸部也專門發表“凝析油特性及泄漏入海后的影響”解讀,煙臺海事局煙臺溢油應急技術中心高級工程師趙如箱指出,凝析油中含有毒的硫化氫及硫醇等成分,揮發后會對大氣造成一定的污染,同時經燃燒分解會生成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等有毒煙霧,通過吸入、皮膚侵入等方式均會對人體造成中毒傷害。

    凝析油的另一特征是揮發性極高(與汽油相仿),溫度越高越易揮發,因此凝析油入水后會快速揮發,根據煙臺溢油應急技術中心模擬,凝析油泄漏5小時后,海面殘存油量低于1%。

    但危險“殘存”在空氣中,彌漫的凝析油遇明火也易引起火災爆炸事故。交通運輸部稱,目前海面未發現大面積溢油。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韩国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