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航運保險占世界總量的百分比,遠不及我國航運量占世界總量的百分比。這是我們必須直面的現實。雖然我國目前已發展成為世界第一國際貿易大國、第一港口大國、第二大造船國及第三大國際航運大國,但從航運保險這一個側面來看,中國離航運強國還任重而道遠。
2013年12月26日,上海航運保險協會掛牌成立,建立的初衷便是支持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金融創新,在航運保險這一與國際貿易高度對接的領域,為中國爭取更多話語權。
作為全國唯一的航運保險專業性社團組織,目前,上海航運保險協會已有會員單位39家,既包括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等中資企業,又包括勞合社保險(中國)有限公司、美亞財產保險有限公司等外資企業。所有會員中,保險公司占28家,保險經紀公司9家,保險公估公司2家,涵蓋航運保險上下游產業,會員單位業務量已占到境內總業務量的95%以上。
投石問路開發新的險種
2014年5月,中國保監會明確支持上海自貿區發展的三項舉措,其中一條便是允許上海航運保險協會試點航運保險產品協會條款,備案后會員公司可以自主使用。于是,在去年9月,成立不到一年的上海航運保險協會創業界之先,首次以協會為主體開發航運保險產品,打破以往僅保險公司才可開發產品的限制,大大提高了航運保險產品的準入效率。
這款名為“無船承運人的經營責任保險”的險種,此前并無行業統一標準。現在由協會出面開發后,各會員單位無需經保監會另行審批,便可與客戶簽訂保險合同直接投保,通過7天、24小時全天候服務的電子平臺完成報備手續,以保險的形式釋放原先交予交通部的保證金。同一產品需各家會員分別報備的情況一去不復返。
上海航運保險協會秘書長徐峰告訴記者,開放保險產品開發主體只是協會在創新路上的投石問路。下一步,將開始推動航運保險產品注冊制改革,使保險公司能夠按照國際訂約的自由原則自由開發產品。
上海航運保險協會專業人士表示,在推進創作的道路上,航運保險行業將永不停步。“保險公司只有不斷開發新產品,滿足自貿區中不斷涌現的新業態,如離岸金融、離岸貿易、離岸商務、展覽交易等,才能在新形勢下穩健發展。”他強調,若新產品還是按照原先復雜的流程報備,將無法滿足國際客戶日益多元的需求,更無法建立健全行業的試錯容錯機制,“因為航運保險產品,機會一縱即逝,我們不抓住,就是把商機拱手讓給國外企業。”
為自貿金改闖出一條道
航運保險本身便是一項國際業務,航運保險業務對人民幣自由兌換沒有剛需,“投保幣種即賠付幣種”,使得航運保險業務較外匯業務更為簡便。上海航運保險協會專業人士表示,盡管自貿區不會對航運保險的業務操作方式有多少改動,但2013年、2014年數據顯示,上海自貿區內最大的保險業務量均來自航運保險,從這個角度看,航運保險改革或可成為自貿區金融改革先行先試的突破口。
上海航運保險協會專業人士指出,隨著自貿區建設和“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化,我國國際貿易量大幅增加,由此將帶動貨運險、船舶險等業務量的增加。雖然目前全球金融市場持續低迷,與國際金融聯系緊密的航運保險也受影響,
BDI(波羅的海干散貨運價)指數多年跌破600點。但在他看來,自貿區試驗能夠幫助我國航運保險業與國際同行站在同一起跑線,而航運保險本身也是與自貿區對接程度最高的領域。因此,借助自貿區金融改革的東風,率先試點航運保險創新,也是推動航運保險注冊制改革最為重要的一步。
截至2014年末,上海自貿區內已有14家保險公司、2家保險中介機構和1家外資代表處。上海航運保險不僅推動了自貿區保險業務和模式的創新,還帶動了自貿區內改革的制度紅利向區外輻射。
立足上海在全球發聲
上海市場航運保險的規模業務量和發展速度均領先整個全國市場。2014年,上海船貨險保費全國占比由16.25%上升至28.35%,增速遠高于國內其他省份。船舶險保費收入24.01億元,同比增長1.27%,占全國船舶保險比例為43.56%。貨運險保費收入16.19億元,同比增長16.45%,占全國貨運保險比例為16.96%,高于全國貨運保險業務增速24.25個百分點。
回顧協會成立以來的成果,上海航運保險協會專業人士表示,最大的成績便是為航運保險業在上海的集聚做了點實事。2013年起,全國保險公司紛紛向上海“靠攏”,目前已經在滬成立航運保險中心的有9家,另2家已獲批籌。除了航運保險中心以外,航運保險經紀、航運保險公估、海事仲裁、運價交易、航運咨詢等機構也逐漸在上海形成“圈子”。“原先保險企業來上海只是為了享受免稅優惠,現在則都有意將上海設為核保核賠的經營管理中心。”
另一場“重頭戲”意義更為深遠。“整個行業在試點航運保險注冊制,這將極大程度地推進航運保險業的創新。”上海航運保險協會專業人士表示,航運保險產品注冊制推出后,協會主要承擔兩項職能:第一,作為專業產品創新主體,推動會員單位開發更多航運保險條款,完善行業機制,引領全國航運保險發展方向;第二,作為產品管理主體,做好注冊服務,為企業和機構搭建溝通平臺,為會員單位爭取更多優惠政策。“希望未來整個航運保險產業能夠全面放開,轉型為與國際高度對接的商業模式。”
最新消息,中國保險業正在推動我國積極加入全球最大的國際海上保險組織。一旦成功加入,我國將直接參與海上保險的規則制定,同時推動自貿區企業自身經營業務全面向外拓展,讓中國保險業在世界發聲。
來自信德海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