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couao">
  • <xmp id="couao"><menu id="couao"></menu>
    <xmp id="couao">
  • <dd id="couao"></dd><menu id="couao"><menu id="couao"></menu></menu><nav id="couao"></nav>
  • <nav id="couao"><code id="couao"></code></nav>

    中山碼頭百歲躉船離家大修

    8日下午,“浦龍號”躉船被拖離中山碼頭,前往儀征紫金山船廠維修


    工人解開纜繩,“浦龍號”即將被拖離碼頭

    8月8日午后,隨著拖輪的到來,在南京中山碼頭沉睡多年的百歲躉船“浦龍號”要搬家了!她被拖至儀征一家船廠,將大修3個月。

    繼去年快報連續刊發《百歲“退休”躉船:我想有個家》等多篇報道后,“浦龍號”的去留終于有了說法。南京市文廣新局經過勘察后建議,先進行保護性修繕,未來將其納入浦口工業遺產保護規劃,與浦口火車站建筑群一并整體保護。

    “浦龍號”

    始建于1913年,1919年在浦口碼頭投用。它總長96.8米,型寬9米,型深2.4米,重約633.28噸。在1982年大修過一次后,躉船一直使用到2010年。

    歷史

    躉船曾迎送孫中山靈柩

    百余年來,“浦龍號”歷經滄桑,見證了許多有意義的歷史時刻。

    1929年,孫中山先生的靈柩通過津浦鐵路從北京運抵南京,在這里過江,最后安葬于中山陵。當時在江邊迎接的,就是這艘躉船。這么多年來,經過這艘躉船南來北往的乘客,更是不計其數。年輕時的毛澤東,曾從南京下關乘輪渡過江去北京;法國總統密特朗任職期間,訪問南京時,也乘輪渡“中山一號”去過浦口;最繁華的時段,它在碼頭上每天迎接16萬客流……

    2010年,由于“年歲漸高、身體不佳”,屬于“浦龍號”的時代終于終結, “退休”后,它被從浦口碼頭拖到了中山碼頭右側大唐發電廠下臨時停放,度過了七八年落寞的時光。繼而,大唐發電廠要打造民國首都電廠舊址公園,“浦龍號”失去了棲身之所,不知該如何安放。

    “這艘躉船連棚架在內全是鉚釘結構打造的,這種工藝除了南京長江大橋,已經不多了。”在此前的采訪中,時任南京輪渡公司負責人表示,這艘船工藝精良,制造工藝也極具傳承價值,如果被拆解掉實在可惜,希望相關部門能把它當歷史文物保存下來。

    啟程

    到船廠進行3個月大修

    8月8日中午,一艘藍色的長江62015拖輪打破了碼頭的寧靜。結纜、啟航,沉睡了8年的“浦龍號”躉船緩緩出發了。兩三個小時后,它到達下游40多公里處的儀征紫金山船廠。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經過本報連續報道后,“浦龍號”躉船的情況引起了南京多個政府部門的關注。南京市文廣新局組織專家現場勘查后表示, “浦龍號”躉船船體制造工藝精湛,代表了我國近代造船業較高水準。自1919年投入使用以來,見證了中國近現代百年風雨,對連接長江兩岸交通和經濟發展做出巨大貢獻。鑒于這兩點,南京市文廣新局建議,對“浦龍號”躉船進行保護性修繕,為更好體現其歷史價值和原真性,將“浦龍號”躉船納入浦口工業遺產保護規劃,與浦口火車站建筑群一并整體保護。

    2018年,輪渡公司所屬的南京城建集團對“浦龍號”躉船維修進行立項,要求消除船體隱患。最終,南京長江油運有限公司紫金山船廠拿下了這一修繕百年躉船的機會。據悉,這次“閉關”大修,共需90天左右。

    新生

    將全面改造電路消防等系統

    “躉船一半在水上,一半在水下。” 南京輪渡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長時間泡在水里,鋼板可能會有一定的銹蝕,這次維修主要是消除水下的安全隱患。

    在此次維修中,“浦龍號”最大的變化就是將由3個艙室變成5個。該負責人解釋,躉船肚子里原來有3個艙室,中間大,兩頭小,如果中間的艙室進水,很容易沉沒,風險很大。這次要把中間大的艙室劃分成3個小的,這樣任何一個進水都不怕了。此外,還要對躉船的電路系統、消防系統等進行改造。躉船維修過后,將先存放在棉花堤附近的夾江水域,等浦口碼頭改造時,再移到那里存放。

    相信不久之后,這艘百年躉船就能在現代匠人的手中煥發新的生命。

    關注

    “浦龍號”

    到底是不是文物?

    據介紹,目前“浦龍號”躉船還沒有進行文物認定。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此前,南京市文廣新局曾在《關于“浦龍號”躉船維修意見的函》提到,躉船建于1913年,為鋼質鉚結構,制造工藝精湛,曾迎送孫中山靈樞,見證過許多重大歷史事件,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市文廣新局提出,委托有文物保護資質的設計單位編制維修方案,根據方案,組織有文物保護資質的施工單位參與保護維修工作。堅持修舊如舊的原則,保證船體的形制和結構不變。維修中,原材料不變,運用原來的傳統工藝,有根據地維修復原。結合維修工作,整理發掘“浦龍號”躉船的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規劃好后期的利用和展示工作。

    來源: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韩国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