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電子是船體電子控制裝置和船載電子控制裝備的總稱,船舶電子產品是船舶配套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船舶中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比較高的部件。從發展趨勢看,船舶電子技術正朝數字化、自動化、集成化、智能化和綜合化的方向發展。隨著用戶對高性價比、高可靠性的要求逐步提高,船舶電子產品的制造逐步向系列化、模塊化和標準化方向發展。
船舶電子行業的上游行業主要為電子元器件制造及零部件加工、電子信息制造業、軟件業和集成電路行業等,下游行業主要為造船業、航運業、擁有監管船舶的政府部門及海軍等。
據統計,船舶電子產品價值約占整船價值的15%。雖然船舶電子產品總體市場規模不是很大,但對船舶工業的影響卻不小,特別對中國船舶工業來說,船舶電子產業落后仍是制約船舶工業發展的一大瓶頸。2011年,全國造船完工量7 665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6.9%,但船舶電子產品本土化率還不到10%。加快發展船舶電子產業,提升中國船舶電子產業的規模與水平,已成為中國船舶工業轉型升級的當務之急。
船舶電子產品的高端市場主要由歐美國家掌控。目前,船舶電子產品的生產主要集中在德國、英國、丹麥、挪威、美國、加拿大、日本和韓國等發達國家。中國雖然在柴油機、發電機組、螺旋槳等船用配套設備的研發制造水平上有了很大提高,但船舶導航設備、通信設備、操舵系統、控制系統等船舶電子產品還多采用國外的產品。
由于沒有掌握核心技術、專業人才缺失、研發投入不足、技術壁壘難以突破、產業鏈協同程度低等原因,使中國船舶電子產業仍處于產業鏈低端。雖然中國已進入國際造船大國行列,但國內船舶配套產業卻非常弱小。國內造船企業普遍從發達國家進口船舶電子設備,致使采購成本居高不下。一些關鍵的高技術、高附加值的船用設備和部件國內沒有能力生產,只能依賴進口。這與中國船舶工業的迅猛發展形成了強烈反差。
國產船舶電子設備存在缺乏核心技術、沒有品牌、沒有國際性的市場營銷和售后服務網絡,存在產品單一、技術水平低、工藝落后、可靠性差等突出問題,基本上還處于學習跟進階段。國內船舶電子企業以代理國外產品為主,自主研發的產品很少。國內能自主研制的產品僅有磁羅經、陀螺羅經、計程儀、測深儀等,且只能在部分國內船舶上使用。國內船舶電子企業一般只能提供單個零星產品,而且在產品技術性能、質量、品種和規格方面與國外同類產品比較存在著很大差距。
發展對策
1.提升創新能力。加大對船舶電子產業自主發展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勵整車企業和船舶電子企業研發新技術、新產品。
2.選準發展重點。目前,中國船舶電子產業面臨諸多歷史機遇,如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出現,國際航運業對船舶需求旺盛,智慧海事建設的推進,國家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等。
3.完善產業鏈條。提高船舶電子化水平是整車企業奪取未來船舶市場的重要手段。組織供需對接會、專題研討會等,促進造船企業與船舶電子企業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4.加強人才培養。把船舶電子專業人才培養納入裝備制造和信息領域國家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信息領域高技能領軍人才培養工程等人才計劃。
來源:中金普華產業研究中心

